確實符合如今大部分人的想法,有了錢就買地,種更多的莊稼,填飽肚子,賣糧食,然後繼續買地。
趙豐年不反對。
按照現在的物價,上等良田二十兩銀子一畝,普通的田地十五兩銀子,再次等的也要八兩。
這六十八聽起來很多,有些普通農家人甚至一輩子都可能賺不到,但是也只能買四畝中田了。
難怪分家的時候大家對四房兩分地的竹林耿耿於懷。
晚上,一家子坐在床上一起愉快數錢。
“……房子的磚瓦用了十兩,剩下了十二兩五錢,今天六十八兩,去掉買書買紙的三兩二錢,加上其他的花銷,還剩下六十四兩一錢五十文,總共就是七十八兩一錢五十文!”
不得不說,這數字真是讓人安心極了。
“如今咱們家是三畝地,一畝水田,兩畝旱田,我想著,拿出三十兩出來買地,只是是買一畝上田一畝中田,還是都買中田……他爹,你決定吧?”
趙來賀想了想,有些猶豫。
其實在趙豐年看來,他們家人少,地多了種不過來,但是想到這個時候的人就想要地多,他爹孃定然也是這樣,如此,大不了請幫工種,也能滿足他爹孃想要土地的願望。
“爹,這裡面區別大嗎?”
趙家夫妻談事情從不避諱趙豐年,也不會因為他年紀小就忽略他,尤其是這段時間趙豐年的表現,讓夫妻二人也隱約意識到,自家兒子確實是跟其他小孩不一樣的。
因此,趙來賀毫無保留地將這幾種地的區別說了一下。
這個時代的百姓還沒有形成施肥的概念,幹了澆水,有蟲了捉蟲,加上種子的良莠不齊,現代的時候一畝早稻能收獲八百斤,雜交水稻更是一千斤左右,而這裡僅僅三石,這裡的一石約等於一百斤,也就是一畝地不過産出三百斤左右。歸根結底,一是沒有好的種子,二就是肥力不足。
一畝良田,種個幾年,也得變成薄田、下田。
大豆得以很快傳播開的原因,除了頂飽,還有就是人們已經發現種過了大豆的土地,再種其他作物,能生長得更好。
現代人都知道,種豆肥田的原理是豆類植物上有根瘤菌,能夠分泌一些含氮的物質到土壤中,補充氮素,從而達到肥田的效果。
可是這裡的人只能看著摸索,靠著老一輩的經驗。
“爹,娘,都買中田吧,我有辦法,若不出意外,能讓中田産出跟上田差不過,另外咱們家竹林那邊的池塘是公家的嗎?能夠買下來嗎?”
趙豐年也不是沒見過村裡的田地,心裡有把握能讓土地增産,但是畢竟時代不同,種子質量也不同,因此沒敢說大話說翻幾番,也以免屆時失望太大。
但是趙來賀夫妻何曾見過中田跟上田産出一致的。
是以一聽這話,夫妻二人就坐不住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可不得了了!
“寶,寶兒,你老實告訴爹,這些你都是怎麼知道的?”
趙來賀不傻,就算書裡有記載,那其他人怎麼沒發現,就單單讓他們寶兒知道了呢,他讀書也不過才半個月。
趙豐年知道瞞不住,於是將原本想好的說辭告訴了兩人。
“爹孃,自從上次生病後,我就經常做夢,夢裡有一位白鬍子白頭發白衣服的老爺爺給跟我講課,說了好多好多東西,這些都是他教我的。”
如果趙家夫妻覺得他是妖怪,就當他信錯了人,也給他一個教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