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微被她笑得自己也笑起來了 “這種感覺很難形容 等你長大了 遇到對的那個人的時候就知道了 感覺對了 又沒什麼現實問題 這個決心很好下 會感覺膽怯 猶豫 有時候 是因為對自己膽怯 沒自信 有時候 也是因為確實是潛意識裡覺得有問題 ”夏微見安然聽得認真 想了一下 知道這位悲觀主義者是個地道的老鼠膽子 所以 接下來的話便換了一種方式來說 “另外 很多時候 生活本身也需要一點冒險的精神 你不能要求所有事的掌握度都是百分之百 只要感覺自己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就可以了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 需要你自己去調整 去爭取 否則不就沒有進步的空間了嗎 結婚的決定是這個道理 其他的事也是這個道理 ”
這些話對計劃狂安然真算得上是金玉良言了 正因為是不想冒一點險 心裡總是對不確定的事感覺害怕 對自己感覺不自信 所以 便想一早把所有的事情都計劃安排得妥妥當當 把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物最好都能像歸納整理一樣 都分門別類的放進對應的格子裡 讓一切都按照即定的軌跡執行 否則就總是覺得心裡沒底 感到不安
但就像是夏微說的 人生哪能半點險都不冒呢 如果人生全部都可以事事安排好 沒有一點意外 又哪來的驚喜可言 人生豈不是太無趣
安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 夏微說的這些道理 其實她自己也都想過 但是真正做起事來 還是忍不住要猛毛病 忍不住要膽怯
想了想 她也自失一笑 朝夏微點了點頭 然後在心裡有點嘆了口氣 都說是吃什麼補什麼 她這樣缺膽子的難道要學楊過楊大俠那樣 生吞苦膽麼 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 她還是得不斷的培養自己的勇氣吧
夏微對安然說這番話確實也是意有所指的 指的不是別的 就是即將召開的家長會所要說的事
對於高中時期的學生們來說 除了最後的高考和填報志願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時期就是文理科分班
一直到安然前世穿越之前 全國的高中生也還是要面對這種分班的老問題 而且 大部分的城市對於文理分班也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 什麼時候分 怎麼分 都是各有各的主張和辦法
有些城市是全市的高中統一統考 由市裡統一出題 雖說文理分班最終還是要看個人和家長的自願選擇 但統考出來的成績也確實是作為最後文理分班的最有力的參考
有的城市根本就沒統考這一說 全憑各所高中自己說了算 想怎麼分就怎麼分 就算不分 也沒人管你
於是各所高中便各自為戰 校內進行摸底考試的 或者乾脆以期末成績為準 要麼就以平時成績為準 乾脆就沒有考試這一茬兒
再說時間 全市統一統考的 那算是管理得比較正規的 不用猶豫 全市的高中都統一時間統一分 但很多城市根本就沒有統考這一說 依然是各所高中自己當家做主
錦嶺高中的文理分班便一直是缺少相關部門的干預 怎麼分 什麼時候分 全憑各家高中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幹
據安然所知 與多年後相比 此時的文理分班是晚一些 一般都是高二下學期結束後 趕在高三開學前完成分班的程式
至於後來 到了安然前世重生的時候 似乎又提前了一個學期 改為到高二第一個學期期末的時候分班 而且好象聽說某個高中更心急 直接高一結束的時候就開始文理分班了
一中的文理分班屬於隨大流 不搞特立獨行的前衛風格 與此時全市的大部分高中一樣 都是等到高二下學期結束的時候再分
但無論什麼時候分 無論怎麼分 對所有高中來說 對待分班的態度都是一樣的 非常的重視和慎重
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 文理分班關係著每個學生未來專業和前途 甚至是今後的人生是否通達順利 這是學生們在高中時期第一個關係未來命運的重要選擇 而這個選擇 也直接關係著後面高考和填報志願的選擇 從某種程度上說 這個選擇甚至比後面的選擇還要重要 因為它是一個基礎選擇 把文理分班選擇好了 後面的選擇便會輕鬆很多 否則真到了高考或是填志願的時候再後悔 不說來不及 也勢必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從學校本身私心的角度來說 文理分班如果分得合理順利 學生適應得快 成績好 在最後的升學率上自然會非常完滿的表現出來 要說學校在私心方面最重視什麼 自然是升學率 所有的口碑 表彰 政策 資金……等等這些 無一不是與升學率直接掛勾
試問學校對文理分班一事又怎麼能不重視
學校方面是如此 落實到老師的頭上 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從公心上講 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 將來報考好的學校 獲得好的前途 從私心上講 學生的成績就是老師各項考評的標準 同時也是老師的軍功章
因此 重視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就像安然他們之前計劃假期旅行一樣 高二下學期的文理分班也是原因之一 因為這期末的文理分班 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們 都會在無形中增添許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