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一類人是蹭曲子的.即人家在圈裡扭的.哪怕是一身白板光桿裝.連最基本的手帕和扇子都木有的.也是交齊了鼓樂師傅們的辛苦費的.而在圈外頭跟著扭的.是一分都木有交的.倒也不都是覺得差那幾個錢.有些人是覺得自己扭得不好看.上不得檯面.就躲在廣場邊冷清的角落裡以鍛鍊身體為目的跟著扭.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叫“扭不好.瞎扭”.
這些扭大秧歌的老頭老太太們每天準時準點的開扭.除了下雨下大雪以及春節元旦會被迫休息.否則下箇中雪的都攔不住他們.
之所以如此熱衷.原因也有幾個方面.第一自然是為了鍛鍊身體.這位大爺大媽們也不是一口氣扭上幾個小時不拉倒.而扭上半個小時就要中場休息一下.鑼鼓師傅們也要歇歇氣.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肯定是沒年青人的勁頭了.
但是以大秧歌那種節奏和運動量.半個小時下來.也足夠這些老頭老太太一嗆了.沒練過的.一般還真堅持不下來.扭過二十分鐘左右.就有一些挺不下去的大爺大媽們漸漸掉隊.長年這麼扭下來.用王大娘的話說就是別的不說.身上這些零件就跟上了油似的.不鏽了.靈活多了.
但又是弄服裝.弄假髮.弄絹花.弄首飾.此外還要畫妝.顯然不僅僅是為了鍛鍊.如果僅僅是為了鍛鍊身體.連扇子和手帕都可以省了.
還有那份受人關注的成就感.
觀眾們不是白當的.他們會聚在一起議論.哪個老頭的動作乾淨漂亮.哪個老太太的扮相好看.哪個老頭的行頭有意思.哪個老太太的扭得夠味……
長年圍觀下來.這些老頭老太太也有一些老粉絲兒.會聚在一起品評今天的表演如何如何.會向加入的觀眾們傳授欣賞的訣竅.還會在中場休息的時候.圍著喜歡的“老角兒”們說說話.扯扯家常.如果哪天.哪位老頭老太太們沒來.觀眾們還要問一問.那誰誰今兒怎麼沒來.什麼有病啦.哎喲.啥病啊.感冒啊.那還行.我就說他體格一向挺好的.唉.這上了歲數啊.就怕聽說誰有病有災的……
這些平日裡看著普普通通.貌不驚人的老頭老太太們當他們一穿上自己那身其實並不漂亮.甚至很有些俗豔的行頭時.你往往會發現.他們整個人的精神氣都變了.佝僂腰背忽然間就挺拔了起來.即使擦了厚厚的脂粉依舊遮掩不住皺紋的臉龐也像是被抹去了許多歲月的痕跡.渾濁的眼睛一下子清亮有神起來.顧盼而神飛.一舉手.一投足都充滿了氣場和神采.恍然間.似乎所有的目光都因著他們而牽引.而轉動.所有的燈火都為他們而點燃.而明亮.那一瞬間.天地對他們來說都消失不見.只有這一方逼仄而簡陋的舞臺.而這方面舞臺因他們的心而變得無限的廣大.他們是如此的喜悅.又是如此的投入.
除了以上這兩點之外.對於這些老頭老太太來說.健身.成就感之外.他們還透過這種方式來抒解和釋放壓力.隨著熱情歡快的鼓樂.扭出一身的熱汗.很多煩心事.彷彿都隨著那些汗水而蒸發不見.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他們的社交圈子.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可以找到欣賞不同於工作時的同事.不同於家裡的親戚.也不同於鄰里的相處.兒時的夥伴與同學.
王大娘也是一名鐵桿的秧歌愛好者.用王大爺的話形容就是.這老太太.飯可以不吃.老頭子可以不要.秧歌必須得扭.
作為一名鐵桿秧歌愛好者.王大娘也有一套自制的行頭.顏色鮮亮的豔粉色的衣服.下面繫著白色的裙子.腰裡束著紅綢帶.頭上有頭套.挽著高髻.插著自己DIY的珠花.後面還垂著長長的大辮子.腳下還有粉紅色的軟綁鞋.沒繡花.因為不會.
王大爺對老伴這副扮相的形容是.晚上乍一看到都敢認.跟老妖婆似的.
話是這麼說.可老頭依然天天拎著馬紮陪著老伴去小廣場.老太太扭秧歌.老頭就在附近下棋.扭完了.下完了.老倆口還時常在小攤上吃點宵夜.喝點小酒.一路晃晃悠悠的相伴著把家還.
因著李綵鳳的關係.與王大爺和王大娘真正熟悉起來以後.安然總是喜歡在做宵夜的時候.約摸著時間差不多.便扒著廚房的窗子看著老兩口從遠處相攜著慢慢歸來的身影.那畫面有一種讓人難忘和感動的.最生活的平淡溫馨世俗幸福.
自從迷上了舊物改造.並且有了幾件成功的作品之後.王大娘就開始不再滿意自己那一身原本還挺喜歡的行頭了.覺得它們不好看.不精緻.不能體現出她的優勢王大爺吐糟.媽呀.就你那水桶腰.老褶子臉.還有優勢哩.
王大娘才不在乎自家老頭子的評價呢.用日後的話說就是人家王大娘也是有觀眾基礎的.也是有粉絲捧場的.才不把自家死老頭的話放在心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