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北方習慣吃元宵。南方人則要吃湯圓。
元宵和湯圓。在一般情況下。對南北兩地的人來說。它們並不只是名稱上的差異而已。
在北方。元宵多是將餡料分好。而後在糯米粉中滾制而成的。口感比較緊實。
而在南方。湯圓則由手工包制而成的。煮出來很軟糯。相對於北方的元宵來說。個頭也要大上一些。
雖說現在超市裡也有速凍的湯圓賣了。但那畢竟是在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跟手工包制的在口感上還是有所差別的。
對安然這個如今的廚藝愛好者來說。湯圓有一點比元宵要好。那就是可以自己diy。製作簡單。方便。不像元宵。在沒有工具和技巧的情況下。一般人很難自己在家裡製作。
不過。今年。安然還是決定在自己製作湯圓的同時。也買上一點元宵嚐嚐。
不為別的。因為在十幾年後。由於速凍湯圓這種方便而且衛生的食品的普及。人們在過節時更習慣直接到超市裡的冷凍櫃裡去拎上兩袋。回家煮一煮。隨便吃上一碗應應節景。就算了事。
在如今這個時候。元宵還是一種節令食品。只有過節之前。市面上才一窩風的販賣。過了節之後。便消失不見。如果想再吃上一吃。那麼只好明年請早。
而多年之後。如果你想吃。隨時可以去超市的冷凍櫃裡去賣上幾袋。想吃多少吃多少。不必非得巴巴的再等到明年的元宵節才能嚐到久違的味道。
然而。方便是方便了。節日的氣氛也跟那些被冷藏在超市冰櫃裡的速凍湯圓一樣。越來越顯得速成。快捷。平常。也越來越少了一種全心期待渴盼的味道。
就連此時節前市場上隨處可見的元宵。在十幾年之後。也變成了稀有食品。一些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北方原來過節習慣要吃的是元宵。而不是湯圓。
現在抓緊機會。買來吃上一吃。以後再想嚐嚐這滾出來的元宵的味道。也很難買到了。
想做湯圓。糯米粉是少不了的。
因為年前。安然包了不少粘豆包。又做了不少南瓜餅之類的點心。集中買了大量的糯米粉。這會兒還剩了好些。都是現成的。
餡料總體分為兩樣。一樣是甜的。一樣是鹹的。
北方人還是比較喜歡吃甜湯圓。對鹹的湯圓不是很習慣。
之所以會包鹹湯圓。一方面是為了嚐嚐新鮮。一方面則是為了照顧那三隻肉食動物的口味。
甜湯圓又分了棗泥餡的。白糖芝麻的。五仁的。水果的。
鹹的則有雞肉和豬肉的兩種。
不過。湯圓的樣式雖然不少。但畢竟不能當飯吃。這一點對那三隻飯桶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