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天庭餵了你們這麼久,換來的卻是你們的貪得無厭……”
這一下,羞愧的人就更多了:
我們連沒有靈智的兇獸都不如嗎?
一時間,民主的呼求為之一滯,大勢被恩義硬生生地遏制住了……
正當此時,【魯樹人】又有一篇文章橫空出世!
在文中,他毫不留情地批判了這些忠臣:
【……做穩了奴隸的人,自以為被恩義所感動,但實際上,這些人卻是故意混淆了概念,意圖以忠義壓人。】
【你予我衣食,我自當念你的恩情,但“忠義”又是何物?】
【莫非忠義等於恩情?】
他痛批道:
【所謂的忠義,是典型的奴隸心理,是寵物的心理!人不應該有上下級的“忠義”,而只應有平等的恩情,因為從來只有人與寵物間講忠誠,奴隸主與奴隸講忠誠!】
【沒有了忠誠,奴隸主如何維護自己的“正義”?他還怎麼順理成章地站在奴隸頭頂?】
【把忠義與恩情混淆在一起,是典型的文人愚民手段……我勸大家多讀書,少受文人分子的騙!】
魯樹人這一篇文章,仿若醍醐灌頂,之前被忠臣們罵得羞愧的人們紛紛明白過來:
他奶奶的,原來是文人在使手段騙人!
大夥紛紛化身暴躁老哥,見著這些忠臣們就批判:
【你是奴隸!你是寵物!】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直批得這群忠臣們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在此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啟蒙,透過閱讀【魯樹人】與【三太子】、【佚名】的文章來學習。
他們發現,學這些東西,可比學天庭的科舉教材有意思多了!
妖族還好,人口基數大,書籍傳播速度雖然快,但也不可能短時間內傳得太遠,是以讀此書者還不成規模。
但巫族就不同了,巫族以精血創造後代,而且只能創造三代人,人口數量一直都是大問題,太少了!
加上巫族都是近親,是以更容易把書籍傳開到全族,短時間內,巫族處處可見讀書談論的人們……
人族就更不用說了,本來人族的思想就經受著【天命論】薰陶,而魯樹人的理論著作又與【天命論】一脈相承,自然是不缺信奉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