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猴子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會選擇【魯樹人】這三個字來當筆名,就彷彿是一時興起般。
而他之所以走上了這條寫作反天之路,說來便有些話長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從畢業返鄉之後說起。
猴子久受楊眉文氣沾染,早已不是劇本中那個肆意妄為的美猴王,比起拉幫結派搞造反,他更喜歡一個人收徒講學,過清靜日子。
但這並不代表他性子文弱,把自己養成了一個文弱書生,反倒是讓他文武兼備,有了足夠的心智來掌握自己的一身神力。
一個知書達理、思想完備,擁有系統性政治思維的猴王,遠比一個只知道“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的愣頭青齊天大聖,更加使人敬畏。
因為愣頭青往往頭鐵,為了造反而造反,這種人只能為亂一時,只會造成一場普通的“農民起義”,很快就會被鎮壓。
而一個既有思想,又有力量的鬥士,才會擁有真正成事的資格!
特別是這個鬥士還接受了來自師兄望獲的思想啟蒙,這啟蒙徹底點燃了他的鬥爭意識,充分認識到了天庭統治的致命缺陷。
這樣的人,不僅對天庭有害,甚至對任何政治勢力而言,都是最為頭疼的一類人……
思想激進的猴子,一開始也想著要努力發展花果大本營,並且盡力提高修為,最終以武力推翻天庭統治,好讓師兄望獲來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單從這一點來看,望獲當年對他的思想啟蒙與勢力拉攏手段,都是極為成功的。
但激進之後,猴子又開始自我反思:
以自己與花果山的力量,真的能戰勝天庭嗎?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天庭是什麼概念?
那可是集中了整個仙道文明七成以上精英的洪荒統治政權,想以外部手段武力造反,結果可想而知,不說別的強者,單拎出來一個祖巫,就足夠幹碎任何民間起義了。
在個體實力差距過大的洪荒仙道世界中,單純的數量優勢沒有任何意義,這裡的造反與起義,如果沒有頂級強者支援,那基本就等於活膩歪了……
所以猴子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去舉兵反抗天庭,只是找死行為,充其量死在三十三重天裡,能被民間視為悲情英雄。
悲情是夠悲情的了,但這沒有意義……
要想真正推翻天庭,必須要有超過歷任天帝的頂級強者來坐鎮,而想滿足這個條件,擺在猴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一是奮發圖強,自食其力,猴子自己一路高歌猛進,修成二屍準聖……不,準聖也不行,得混元大羅才行!
這無疑是極為扯淡的。
二是抱大腿,找援助,找那些高居世外、不在天庭中的頂級強者!
例如冥河、白澤、三清、鎮元子、西方二人組、女媧、羲和等等,依靠他們的力量,來與天庭正面對線。
當然,在猴子的心目中永遠有個最為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