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只看雙方的第一次攻擊。”
這是摩尼城中一名著名學者的論斷,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無數的生命來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雙方的艦隊即將對陣,哪方用於戰爭的科技更先進,就意味著更遠的攻擊距離,更穩定的精度以及更恐怖的威力。
另一方除非有更強的機動性,以及神出鬼沒的戰略戰術,或是有其他什麼奇奇怪怪的科技。
否則,這場戰爭的結果,顯而易見。
他們能做的只有坐以待斃,投降或被對方處死。
一艘又一艘的艦船,裡面承載著的數以千萬人計的生命,根本不由他們自己來掌控。
在這樣的戰爭模式中,每個人都是渺小的。
這也同樣襯托出資訊情報的重要性,在戰爭之前,準確收集情報,才能知道在這所有的勢力中,哪個能惹,哪個不能惹。
就像今天,他們明顯惹了一個不該惹的怪物。
人家甚至不需要一槍一炮,光是靠資訊科技的碾壓,就可以讓他們的所有艦船癱瘓,成為人家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話說回來,在世界碎片中來回漂泊,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對於這片虛空了如指掌。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
這樣的結果,對於這些隨著公司艦隊四處漂泊的員工來說,早早就能預見到。
這個道理,卡倫也明白,但他不甘心。
他想再爭取一下,乞求對方的原諒,投降,這是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想投降,想認錯,想重新談判,對方也沒有給他們任何機會。
甚至連通訊方式都沒留下一個。
沙利文很無情地粉碎了卡倫那在他看來異想天開的想法:
“指揮官,知道你為什麼到頭來只混到一個什麼資源都沒有的C級虛空節點負責人嗎?”
“哪怕你立過功,還獲得過大人物的青睞。”
“你知道為什麼嗎?”
沙利文現在很生氣,準確來說,是懊惱。
他莽撞地帶著全部艦隊進入世界碎片,致使他們現在甚至沒有辦法請求支援,不得不說,這是自己的錯,是他葬送了整支艦隊。
但是他不會後悔,若讓他重新做一次選擇,他還是會堅定不移地選擇入侵!
沙利文想起之前那則船員藏匿的訊息,上面寫著“對方戰鬥力不高”這樣的字樣,現在想來,不知道是敵人以此引誘他們入侵,還是那位船員實在是見識有限。
當然,事已至此,他也不會去怪罪誰,要怪,就只能怪S級星際要塞,這樣的誘餌過於誘人了。
這裡所有人,都不會有比他更清楚星際要塞的重要性。
他也不會為了自己做錯的事情道歉。
因為隨時為了公司利益而犧牲,這才是摩尼城所有公司能走到今天的原則,是信條,哪怕他是貴族,他是股東,也一樣要遵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