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機修廠,崔大可繼續在廚房忙碌。
下午上班的時候廠裡突然下了通知,要求全廠下午抽出兩小時開荒準備年後種紅薯。
崔大可算算時間,感覺劉峰的效率也挺高的,這種種地的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拍板決定的,肯定得來回開好幾次會議,開了會議還得往上報。
機修廠廚房後面有塊閒置的土地,面積足有2、3畝,平常都是堆放雜物或者廢舊器械等。
一聽這地騰出來年後要種東西,工人們無論男女都是一股子幹勁。
尤其是大家聽說準備種紅薯,勁頭更大了。
紅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傳。
這是一句俗諺,意思是說紅薯生命力很強,只要你種下它,它就可以生生不息,就像新國人的精神,吃苦耐勞,根性強。
來年就算吃不到什麼肉,有紅薯吃也不錯。
現在這個時代,受地域以及紅薯苗的限制,一般春薯畝產量2000公斤,夏薯畝產量1000公斤。春夏合計便有3000公斤,即6000斤。
想到此,崔大可暗暗打算要不要找個機會將隨身空間的紅薯苗貢獻出來,他可是算過,隨身空間的紅薯,畝產起碼有4000公斤,這差距可是有點大啊。
就算有空間裡的眾多加成,這紅薯苗拿到外面說不得也應該有3000公斤的產量啊。
在看看吧,反正不是現在種,年後種的時候在看時機找個機會說說這事。
等空地被清出後,也快到了下班吃飯的時間。
崔大可忙完了廚房的活,騎著他心愛的二八大槓出了機修廠的大門。
崔大可準備去圖書館給自己充充電,順便借幾本書回去看看。
這長夜漫漫,又沒啥夜生活,有媳婦還好,這沒媳婦,完全是寂寞的一馬匹。
而且昨天何雨水的事情也給自己提了一個醒,自己要不然也去拿各學歷啥的?
前幾年,新國透過“走群眾路線”開展過掃盲運動,當時公社裡也開辦過類似的掃盲班,白天下地幹活,晚上花一兩小時的時間請了二位知識分子來給大家普及基礎的認字、識字。
崔大可是高小畢業,有幾次老師不在,他甚至還代班了幾堂課,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從那以後崔大可就也沒多參加這個掃盲班,空閒時間都用在如何填飽肚子上面去了。
騎行了將近四十分鐘,崔大可來到了工人圖書館。
工人圖書館藏書不少,但是館舍條件非常緊張,座位很擠。
崔大可看了看,感覺是積壓了大量的未編書,應該有大量圖書調入,所以存在大量的積壓未編圖書的問題,很多舊書刊都沒有整理編目,想借什麼書都得自己慢慢找。
崔大可辦了張借書證,借了兩本書,一本《養豬的基本知識》,一本是《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