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諸天證仙錄> 六十七章:練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十七章:練兵 (1 / 3)

隨著秦諍正式定下,復興社的各級組織框架。復興社上下,也是人心一定,心中有底!

把草臺班子正規化。這就證明,這個武力通天的社長,是把復興社當做正經勢力來經營的,而不是過家家!

擬定後勤、武力、商務、情報,外交,這五大部門架構與各自的主事之後。

隨即,秦諍又宣佈,以餘杭為復興社主舵,原三大幫的各級分舵,全都視情況而增減。以閩粵越這境內水道縱橫,臨海的東南三省,各自境內連通多處支流水道的樞紐、關鍵要害之處,設定分舵。之外的其他分舵,一概撤銷。

話說自秦漢以降,一直到隋唐。華夏的核心精華之地,都是在北方。比如齊楚燕韓趙魏秦,這戰國七雄。倒有六個,地處北方。

南方的開發程度,相比之下,一直有所欠缺。嶺南,到了唐宋,都還是流放政治犯的偏遠蠻荒之地。

南方的精華,也就荊楚、吳越之地。故而直到唐宋之時,天下精華之地都是兩河、關中。一直到明朝,才開始大規模開發湖廣,才有“兩湖足,天下熟”之說,才成為天下糧倉。至於雲貴黔等地,都是偏遠山區,名義上屬於朝廷,實際上卻為原住民土司所佔據!

故而秦漢以降,一直到唐宋,都以北方實力為大,南方相對較弱。歷來佔據南方者,都只能偏安一隅。

比如從春秋五霸之楚國開始,到戰國吳、越。再到三國時的吳、蜀;再到東晉,梁朝,南陳,南唐;以及後世的南宋,乃至南明。凡是呈南北對峙之勢者,都是以北伐南,而天下一統。未見南方北伐成功者。

二千年封建社會,以南統北者,唯有洪武大帝朱元璋一人,只此一點,朱元璋就當得起千古一帝!還有一位,就是後世凱申公,發動北伐,達成名義上的統一。

為何自秦漢以降,二千年間,北方一直強於南方?

只因古代是農耕社會,而農耕決定於水利。秦國修建鄭國渠,才有關中千里沃土,奠定秦國橫掃六國的最初物質基礎。同時也使關中成為帝王之基!

巴蜀有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才使巴蜀成為天府之國,加之蜀地交通不便,易守難攻,才使蜀地成為一方最佳的割據之地,才有歷代季漢、後蜀等割據政權。不過蜀地的缺點就是隻能割據,難以打出去。

而河南河北,地勢平坦,籍黃河灌溉之利,便於耕種,直到後世,亦是產糧重地。

故而洛陽,長安,是歷史上做為都城,次數最多的兩個地方。

而南方雖然河流眾多,水力充沛。但一則古代可沒有袁爺爺,常規稻產量不高。想想古代“麻黍稷麥菽”,或“稻黍稷麥菽”這五穀之說,一種直接沒有水稻,一種水稻之佔其一,其他的主產地,全在北方。就知道了。

二則古代南方地處溼熱,多水多山,瘴毒瘟疫之氣,加之古代長江多次改道氾濫,所以相比之下,生產力不然北方。直到明清,因為北方開墾砍伐過渡,水土流失,才漸漸把重心偏向南方。

當然,萬物負陰而抱陽,凡事有都是利弊一體,沒有絕對。即便是在隋朝,南方也有他的優勢,那就是水運和海運。

一可籍此與南洋各地通商,賺取高額利潤。二來,若是造船業和後勤跟得上,也可籍水路,攻伐北方。水路運輸,耗費的人力物力,比起北方車馬勞頓,要小得多,省力得多。

有鑑於此,秦諍才把總舵設在餘杭。再把東南數省水道樞紐之地,設為分舵,全佔據下來。

一是因為餘杭,乃古吳越的精華之地,在此時的開發程度,遠比廣東、福建要高。二則是餘杭離出海口近,方便把水運這個優勢,完全的利用起來。

安排好集團勢力架構後,秦諍就對著彭老三,還有剩下的七八個先天級,說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