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
這次招的人裡,有兩個婦人是妯娌,人但是挺能幹,就是家裡不安生。
這不,當日裡回家,兩人之間相差兩文錢她們的婆婆就有些不滿意。
這也不怪這對妯娌。
這對妯娌是隔壁胡樓村宋家的二兒媳婦和三兒媳婦,妯娌兩個從來沒有紅過眼,吵過架。
婆婆宋氏看著是個體面人,可人前人後兩個模樣,對待兒媳是十分刻薄,只是她段高超,兒媳婦剛開始都摸不下面子,由著她去。
這新媳婦進門,她也不做什麼,自己見天的這疼,那不舒服的,兒媳婦們不僅要掏錢,還得伺候她,她也不糾纏,還向村裡串門的婦女們誇獎,這話裡話外的,不僅村裡人滿意,就是媳婦們的孃家人也滿意。
可這錢從哪裡來?這父母在不分家,丈夫們裡幾乎沒什麼私房錢,兒媳婦們為了好名聲,只能咬咬牙,偷摸賣著自己的嫁妝,或者別的什麼。
就單單是吃飯這一茬,她都給你搞了一個分餐制。
女人們她看著誰不順眼,或者乾脆不待見,就是一個窩窩頭,一碗清水稀粥。
只是她在外經營的名聲太好了,就是有媳婦出門訴苦,也沒幾個人相信,搞得媳婦們的心態都崩了。
因為她的理由很充分,這過日子不能胡來,要勤儉持家,又或者乾脆說什麼時候剛吃了肉、殺了雞,過日子不能太過福了,要適當。
旁人聽了這話,自然是贊同不已,看著媳婦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這村裡人不待見,就連孃家人也不贊同,她們都絕望了。
這大兒媳婦生了個會讀書的孫子,將來宋氏也指望著人家養老送終,情況待遇就好的多了,可下面兩個媳婦就不一樣了。
二媳婦劉氏孃家,家境殷實,人雖說老實,卻也不傻,宋氏不敢太過於過份。
三兒媳婦陳氏就不同,是被他三兒子從河裡救起來,孃家也不富裕,就是一個窮苦人家的閨女,那日上山採菇子,下雨路滑,加上天色昏暗,一不小心掉進了坑裡,被宋氏的三兒子就起來。
恰好,有過路的村民,當下指指點點,只好聘了陳氏,宋氏一度認為這就是陳家給她兒子下的套。
再加上陳氏進門,聘禮一分沒帶不說,連帶著嫁妝都沒有,宋氏更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