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吃得好,住的好,加上他年紀小還是說,沒什麼壓力的,第二場五經,東海覺得比上一場考的還好了一些。
“爺爺,我都答上了!”
王滿囤吃過午飯,就在考院外頭轉悠著,在家裡,他是做啥事的心思都沒有,還不如過來看看呢。
“好好好!”王滿囤笑呵呵的應道,“回家讓你奶奶給你做好吃的!”
“嗯嗯。”
果然,第二日,王滿囤依舊是高興的不行。
“依舊是第三名,哈哈……”
聽到這訊息,陳夫子也是很意外。
“這五經我以為他考個前十就行,沒想到考了個第三,看來,這人呀,還需的有些運氣……”
看到自己這回又得了一個第三,東海對於明日的詩文卻是有些可惜了,如今的自己勉強的能做出幾首,不過先生說太過於匠氣,其實自己也是似懂非懂的。
不過她娘那日聽先生說了一句後,還感嘆了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先生後面聽了,直誇她娘。
她娘卻說自己是聽別人說的,事後先生說,他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從來沒聽過這首詞,肯定是她娘做的,不過可能是臨時起意,而且到底是閨閣之人,不宜揚名,可惜,可惜……
第三場考試如約而來,這場一共取六十名,東海排名第三十一名,進了前四十,只要最後一場,不垮臺,那妥妥就是一枚小童生了。
對於自己得了三十一名,東海高興的小臉蛋都紅了,他還以為自己大概能排到四十以外呢,大大的超乎了他的意見意料。
陳夫子卻是很滿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高興道:“明日再加一把勁,爭取把文章做的更好一些!”
次日,考場上也就只剩下那六十個人了,而且這場考過以後,只取前五十,剩下的自然只能在等後年的下一場了。
等東海拿到試卷以後,看了眼題目,他在心裡開始解析題目。
後又在心裡過了一遍,關於剛才解析中的一些名人典故。
才開始下筆列大綱,這一部分,自然是阮湘根據自己作文老師的要求,來培養他兒子的。如此的作文套路,怎麼著也能拼湊出一片文章,故而只要中心思想抓的好,那就成功一大半了。
就是陳夫子聽了以後,也是接連點頭,他也是頗為贊同阮湘這一說法,他說時文考試,只要文章格式不錯,再引上兩個典故,名次便有了。
這第四場,取了四十名,東海排名第十六。
緊接著第五場,取前三十,也就是最後一場,東海排名第十三。
比前一場還更好一些,看來,他大概是掌握了一些東西。
因為王東海在後面幾場也發揮不錯,雖說有排名在前,也有排名在後,但最後綜合排名,他是第十二名。同樣今年四月份,他也就有資格去府城參加府試。
只不過陳夫子覺得他年幼,不易出風頭,再說他的學識也不夠紮實,建議他三年之後再說。
這樣的建議,自然得到了霍石同阮湘的同意。
而王滿囤高興的,自然要回李家廟,以告慰王家的先祖。
而且打現在他的孫子就是童生了。他家也算是改換門庭,就是青青,以後也不再是普通的莊戶人家了,她的婚事自然也能有更好的去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