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似乎是猜出了江逸心中的疑慮,十分耐心地說道:
“一百個人中,或許會是多數的好人,和少數的壞人,墨家不會因為少數的壞人就會去否定所有。”
“同樣,一百人中,或許會有多數的壞人,和少數的好人,墨家,亦不會因為壞人佔多數,就認為該將他們斬盡殺絕,不會因為好人少就不去幫助他們。”
江逸聞言,忽地恍然大悟,在這之前他似乎就陷入了一個誤區。
覺得不管自己怎麼努力,好像都會有一批人會蹦躂出來不斷地否決自己,甚至惡意帶著傷害自己的節奏,這些都是惡。
甚至,這些惡遠大於他所接觸到的善。
可現在,仔細想想,自己不就是犯了因為覺得善小,而不想為的錯誤嗎?
但這,對江逸來說,又何嘗是可以厚非的地方呢?
這位華夏臺的主持人,一個擁有系統明明早就可以逍遙的人,選擇了承擔了自己的使命,義無反顧地身陷刀山火海做了許許多多的事。
如今他不過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下,又怎麼了呢?
江逸雖然明悟了這些道理,但他依舊不想回到現代。
在那裡他可以在網路上聽到世界上最好聽的話,但等真正出事的時候,能夠真正出哪怕微薄之力的人少之又少,他或許不需要這樣的幫助,但當看到自己幫助著的那一群人,在自己危險時卻無動於衷,又怎能不心寒?
他看向長者,說道:“先祖之言,與《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所提到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長者反覆咀嚼著這句話,笑道:“說的好啊。”
“後世,你們在讀典籍和名句時,定要分清典籍之中蘊藏之奧秘,吾看你們在未來,似乎對許多名句,都不求甚解,以至於曲解原意。”
“嗯……”江逸想了想,點頭道:“確實如此。”
“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在許多後世看來,都是貶低女子的言論。”
“但事實上,這句話說的意思是:女子擁有自己的“才學”,但能明辨是非,是一種難得的美德。”
“晚輩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這句話的上一句是:男子有德便是才。”
“男子要先有好的德行再培養自己的才學,女子若無才學就要更多注重自己的德行。”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江逸曾經查過資料,發現各種釋意不下六種,六種觀點充斥古今,但如今最多的還是是指女人沒有才華就是一種美德。
這在現代顯然是不適用的,但在古代,又到底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