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越想越氣,他現在已經代入到了墨家存在大唐的場景。
一想到自己哪天要是心血來潮,因為哪個番邦惹他不高興,他想要出兵,結果一堆墨家子弟在自己面前嚷嚷著要興義戰他就來氣。
漢武帝說道:“我對罷黜百家之事的反省,亦不包括墨家在內。”
縱然墨翟就在自己面前,縱然他也是聖賢,但太宗皇帝和漢武帝等人,仍然沒有給面子的意思。
他們喜歡,就給面子,他們不喜歡,就甩臉子,誰能奈何?
一代大帝,難道還得看別人的臉色行事?
墨翟沒有發怒,也沒有反思為什麼墨家這麼不招皇帝待見,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墨家從來就不是為皇權服務的,這也是墨家和之後儒家的本質區別。
至於和皇權的矛盾,墨翟壓根不在乎,他在世時雖然沒有皇帝,但和那些諸侯王的矛盾還少麼?
“你們有你們的道理,但墨家也有墨家之道理。”
墨翟先祖並不妥協。
孔子見狀,打圓場道:“好了,好了……”
“爾等來後世吵什麼架,有朋自遠方來,當不亦樂乎。”
對孔子,漢武帝的態度緩和了不少。
太宗皇帝也不打算多說,覺得壓根沒有再爭的必要。
反正,就是漢武帝不除墨家,他也不會容忍墨家在大唐存在。
只是這一刻,不管是在座這些皇帝,還是隔著螢幕觀看節目的觀眾,都更加理解了,為什麼始皇帝要焚書坑儒。
這樣的妖儒,難道不該死麼?
文天祥聽到王炎午的話,又從江逸口中得知了王炎午的壽命後,嘴角抹過一絲冷笑,心中,失望至極。
“王炎午在元朝建立後沒有做官,終身不仕。”江逸補充道。
“嗯。”文天祥看起來有些不屑回應,他說道:“炎午當年也是個義士,曾盡出家資,以助軍餉,後被我收為幕僚,共謀大事。”
“我本以為,他亦是有血性之人,值此危難之際,亦會挺身而出,可這些文人,他們明明擁有讓百姓萬眾一心對抗元人的才能,卻選擇了讓他們一起來讓我死……”
文天祥冷笑道:“他們小瞧了我文天祥,他們以為我會投降,以為我不敢死,可他們也不想想,若是文天祥怕死,早就降了元人了!”
“若是文天祥怕死,就不會在得知朝廷陷落之後,散盡家財起兵勤王!”
“若是文天祥怕死,我早在當年敗得一敗塗地時就已經放棄抗元!”
“若是文天祥怕死,我就不會對元人主戰,早就站在主和派那邊了!”
“若是文天祥怕死,我在議和時就不會痛斥元人將帥,而是和他們把酒言歡了!”
“不……他們知我,他們分明知我,卻還是寫此生祭文,究竟是真想讓我看見,還是沽名釣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