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生祭文開頭更是簡單明瞭,第一句便是:“以速天祥先生死吊!”
第二句是:“丞相再執,就義未聞,慷慨之見,固難測識。”
意思基本就是,請你快點死吧,你再看看我這篇祭文,我怎麼還沒聽到你英勇就義的訊息啊。
這篇文章字數一千八百字,按照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就是通篇都有一個共同點——
戴高帽!
看似把文天祥的事蹟和諸葛亮對應,把他和各種義士能臣聯絡到一起,好像真的要把他抬很高,但實際通篇都是在勸,你快死吧。
“臥槽,這人在搞什麼啊,這個時候文天祥被判死刑了嗎?”
“樓上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沒有,這是先祖被抓沒多久後,王炎午寫的。”
“啊?先祖沒死,他寫什麼以速天祥先生死吊幹什麼?”
一些觀眾皺緊眉頭,這未免也太晦氣了,哪有這麼做事的?
“還用問嘛,這人就是古代版的鍵盤俠唄,據我所知還是文天祥先祖的好朋友,但事實就是,當年很多人都認可這篇文章!”
“也就是說,先祖雖然立志為了百姓鬥爭,但在他被抓之後,百姓們可都在盼著他死!”
“真的假的?宋民怎麼這樣啊!”
“笑死,你以為什麼叫做人性?”
許多觀眾們忍不住握緊拳頭,麻的哪有這麼做人的。
這不就相當於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國家被外域人抓住,結果一堆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不去救他,反而逼他去死嗎?
更可怕的是,不少觀眾本以為現代可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仔細想了想,真的不可能麼?
就在這時,江逸說道:“這篇祭文,王炎午抄寫了幾百份廣為發放,並張貼於您押解經過的各大沿途驛站、碼頭山牆、店鋪牆壁等醒目處。”
“除此之外,他還派人在各處宣讀:“嗚呼!大丞相可死矣!(大丞相,你趕緊死了吧!)”
“麻的,我想殺人了!”
一個年輕觀眾氣得直咬牙,一拳頭錘在了桌子上,不顧痛得火辣的拳頭滿臉通紅。
“臥槽,這都特麼是什麼人啊,那些百姓居然還任由他發放和張貼?這要是在大街上看到這樣的文章不得撕掉嗎?”
就在觀眾們好奇之時,時空之鏡出現了百姓和一些文人看到這些的畫面。
“好啊,這篇文章寫得好!”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文丞相為國為民操勞半生,現在不慎被抓,的確應該以死來成全自己的美名!”
“沒錯,若文丞相不死,其本身和大宋的名節必將受損,我等飽讀詩書,為的就是報效國家,不避斧鉞!”
“願求文丞相,以成我大宋文人之風骨!”
許多文人拍案叫好,覺得王炎午簡直寫下了一篇千古絕唱。
“此篇文章,必當名流千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