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裡,江逸鄭重地朝文天祥說道:“先祖大義。”
“大義的,不止是我啊。”文天祥抬頭,目光落在時空之鏡上,面露惆悵,神色恍惚,“當年那一戰,死了太多人了……”
“這些義士,他們哪個不是大義的呢?”
文天祥看向那一張張熟悉的臉,眼眶瞬間泛紅,思緒百轉千回。
“是啊。”
江逸悵然道:“在華夏曆史上,有太多義士未曾留名,即便在後世,不管是鎮守邊境,還是緝毒擒賊的人,都有許多人到底才被我們知曉。”
“而許多人記得他名字的時間,至多不過幾年,這是一片灑滿了先輩和義士之血的土地,我們唯一能感恩他們的方式,就是挺胸抬頭,不對外卑躬屈膝,不妄自菲薄,盲目學外。”
“否則,他們拿命為這片土地鑄就了一根脊樑,結果這根脊樑保護著的兒女竟然在對外跪下,肯定會十分寒心……”
江逸心中如壓泰山,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我們總是以為,那些說得上名字的才是英雄,但敢於為了國家和百姓拼命的人,就算沒有名字又怎麼樣?”
“祖國的江河會把他們的屍骨攬入懷中,土地會承載他們的心血,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傳承於他們的後輩。”
觀眾們仔細聽著江逸的話,許多人早就不再因為江逸年輕,而把他的話拋之腦後,在他們看來,江逸在對話時同樣也會有些點睛之筆。
這些點睛之筆和先祖之心配合在一起,再加上古今文明和思想差異的碰撞,以及所有觀眾的看法,這才形成了典藏華夏啊。
對文天祥提到的那些犧牲,許多觀眾心裡也覺得傷感。
“唉,雖然先祖贏了,當了宰相,但肯定忘不掉那些死去的人的。”
“樓上誰說先祖贏了的?”有了解文天祥的觀眾驚了。
許多觀眾詫異道:“難道沒贏?”
“當然沒!”
看到這,不少認為文天祥是文武全才,是驚天動地大英雄的觀眾,一下子又充滿了遺憾,覺得文天祥的人生有汙點,在心裡把他的定位又給降落了。
他們也知道,不能以成敗論英雄,可勝了那就是光環不是嗎?
“你們不記得,我記得。”
文天祥說道:“站在隊伍前面的,那個大個子配腰刀的叫朱華,旁邊的叫尹玉、麻士龍和張全……”
文天祥目光從左往後掃過,每到一個人,他都能清楚地說出他們的名字。
“那一戰,他們全敗了……”
“還有一人,他不發一箭,望風而逃。”
以往聽到逃跑這個字眼,觀眾們都十分厭惡,但這次不知道怎麼了,大家都好像可以理解一樣,竟沒有多少人因此抨擊。
戰場的殘酷,遠非處江湖之遠的人可以明白。
當你帶著一群散兵遊勇,面對的卻是一批草原上最精銳的鐵騎時,在逃跑或許還可以活,迎戰一定死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