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也很苦,為何沒有和他們一樣的選擇?”
曹老闆站在蹲下的眾人面前,問道。
“我們只是沒有好的背景,也可能是能力還不到位,才會賺不到錢,會吃各種苦,但這不是我們怨先祖的理由。”
一個青年看著曹操鄭重道:“一個人,能為一代人謀福祉就已經很難了,我們過得苦,又怎麼能怪到千百年前的先祖身上呢?”
“你們都在當時的條件下做出了很好的選擇,或創造了不朽的功勳,或在歷史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筆,是後人在發展過程中沒有與時俱進,甚至走錯了路,才會有晚清的局面出現,但這與各位先祖沒有關係的。”
青年嘆息道:“雖然網路上有很多言論,不是怪秦皇就是漢武,不是怪唐宗就是明祖,但真正明智的後輩,心裡都有杆稱。”
“是的啊先祖,我們才不會像他們那樣是非不分!”
一個二十出頭,似乎還在讀大學的人起身說道:“人不行怪路不平也就算了,怪千百年前的先祖沒有為千年以後鋪好路,這是連蠢豬都做不出來的事情。”
“反正我很仰慕你們這些先祖,誰敢動你們,我就和他們拼命!”
又一個青年握緊拳頭。
先祖們看到這群后世堅定的眼神,心情這才好了些。
孔夫子徐徐走來,站在了眾人之間,別墅外空曠的街道上,許多人紛紛讓開了一條路,時刻護著他。
他掃了眾多後世一眼,教誨道:“善與惡、對與錯、仁愛與自私,寬容與殘暴,理解與偏見……”
“這些自古以來,在歷朝歷代,在世界各國都是永恆存在之矛盾。”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杜絕這樣的事情,因而,後世要做的並非是崇洋媚外,看到自己的家有哪裡不好就要踹開她,認為別的地方就一定好,此乃一葉障目,以偏概全,既是不智,亦為昏聵。”
“我們應該秉持善、仁、愛、寬容之心去改善自己的家園,改善下一代所處的環境,唯有這樣才可治標治本。”
“若遇到不善不義之人,則要以德服人。”
孔夫子揮了揮柺杖:“這根柺杖自吾六十餘歲時跟隨吾,以德服人之行不勝其數,皆為忍無可忍之時出劍。”
孔夫子握緊柺杖柄,木頭柺杖的頭和身體頓時分開,一把鋒利的寶劍從柺杖裡拔了出來,在路燈的照耀下璀璨發光。
眾人看得一陣發虛,沒想到孔夫子還藏著這手。
“後生們,你們現在就是吾所說之人,你們面對一群不智不仁之人已經做到了敢於亮劍,但此遠遠不夠,素質教育仍任重道遠,你們與後者的鬥爭必會貫徹你們一生。”
孔夫子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張本子,江逸眼睛震驚地眨了眨,夫子什麼時候也做筆記了?
他悄咪咪地站到他身後側方,餘光瞟了一眼上面的內容,清楚地看到上面寫著:
“後世所苦之領域……”
“後世所苦之瓶頸所在……”
“儒家思想偏離之處……”
“儒家思想更正之設想……”
“如何讓後世,少吃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