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現代不需要您了,我們也不是針對您,只是你們的確不該在現代,只需要在古代好好地做偶像就行了!”
“夫子,難道你不想再回春秋宣傳儒學了嗎,在現代老待著算怎麼回事!”
“夫子,我勸您不要讓自己晚節不保!”
有人想翻圍牆進到別墅院落,欄杆上卻通滿了電,險些將一人電死當場,頓時所有人不敢輕舉妄動。
孔夫子搖頭嘆息:“後世需要真正的儒學,若是真正的儒學得以傳承下來,今日的你們絕不會如此。”
“可恨吾那儒家後輩,為了迎合君王,徹底把百姓當成了駕馭之人,把吾所推崇之仁道,用做了迎合之用。”
“此中萬事,有儒家之過也,吾既來到現代,又豈有不補償之理?”
孔夫子踱步在庭院中,一雙滿是皺紋的眼睛始終看著自己的後輩:“可恨那董仲舒,提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徹底變質。”
“孩子們吶,看看你們現在的樣子,猙獰、暴戾、不敬祖宗、不一致對外,如此的你們,且不說能否對得起先祖先輩開疆擴土之功,光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爾等能對得起麼?”
“夫子,我們不想聽什麼聖人之道,它不能讓我們有錢花!”
“我曾經也信奉仁義禮智信,但現在我活得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
“夫子,我覺得我們在心裡條條框框實在是太多了,西方人他們都很自私,反而有許多人可以過得好,即便是在我們這,也是越自私的人越好過!”
“反而我們這些遵守仁義禮智信的人,每天都在擔心會不會傷害到別人,被傷害了還要說服自己諒解別人,不要小肚雞腸,要大人不記小人過,我們活得累啊老祖宗!”
眾人眼看衝不進來,就想對著這位聖人師者,把自己的心裡說法說一遍。
“我們也想好好做你們的後輩,可是我們做不到啊,夫子您去過西方嗎,看過外面那些人嗎,他們自私成風,卻比我們過得好,這是什麼道理!”
孔夫子仔仔細細地聽著每個人說的話,時不時衝著說話的人點頭,大概知道了後世之苦。
他停下腳步,看向他們,說:“孩子們,自私不是錯,錯的是把大仁大義放在了自私之後。”
“你們所說的西面人,吾也在你們現代的電視上了解過,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只有當自己的利益受損時他們才會奮起抗爭。”
“反觀只要自己的利益沒有受損,甚至只要可以從中取利,他們就不會管其他人是死是活。”
“但我們大夏人並非如此,孩子們,你們都身處現代,學過現代的歷史,讀過三字經,學過論語,你們遠比吾要了解大夏文明之璀璨。”
“大夏文明上下縱橫五千年,雖然儒家變質,但貫穿著我們的文明滾滾向前的,不正是我們華夏人心中之仁義禮智信,以及家國天下之心麼?”
“縱觀古今,凡戰,我華夏皆講究師出有名,不興不義之兵,對外亦是兼包並蓄,有容乃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