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反正我是想不出還有哪個直臣善終了,範先祖雖然不是被皇帝害死的,但他的一生太顛沛流離了,有事範愛卿,沒事范仲淹的!”
“嗯嗯,範先祖老年多病,怎麼可能跟年輕時吃過的苦沒關係呢,他思慮太多,走的地方太多了,那個時候人本來就水土不服!”
“沒錯,範先祖要是沒有被外放,肯定能在朝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沒準會是第二個魏徵,可惜朝局不允許啊唉!”
“話說魏徵善終了嗎,我怎麼記得老李後來推倒了老魏的碑石,還把碑文磨滅了呢?”
有觀眾詫異道,一些得知這些事的觀眾連連附和:
“是啊,這事我也聽說過,好像是太宗皇帝懷疑魏徵和太子黨有關!”
“據說是魏徵在死之前,曾經向太宗皇帝秘密推薦了當時的中書侍郎杜正倫和吏部尚書侯君集,說他們有當宰相才能。結果老魏死後,一個杜正倫,因為負罪被罷免,一個候君集居然還謀反了!”
“太宗皇帝是因為這個越想越惱火,乾脆就把老魏的碑石給推了!”
“不過,這不能說明魏徵不善終啊哈哈,反正魏徵活得時候也沒少折磨老李,居然都沒被外放過,也算是稀奇了!”
……
“報,李元昊率兵進犯邊境,在三川口大敗我軍,現已集兵於延州城下,準備繼續攻城!”
朝堂之外,一個士兵匆忙跑了進來,宋仁宗和滿朝文武得知後坐立不安。
“有誰可擋李元昊?”宋仁宗目光掃過群臣。
群臣低頭不語,李元昊要是剛起事他們還敢說點話,現在獲得了一場大勝,可沒人再敢胡亂叫囂了。
就在這時,有一個人,他想起了范仲淹,站出諫言道:“陛下,可召回范仲淹入京師!”
“召回范仲淹?”宋仁宗狐疑,“雖然范仲淹有過救災治堰之功,且敢於直言,但他從未涉足過戰事,毫無作戰之經驗,豈能派他前往?”
“陛下,微臣也認為,范仲淹可以擔當此任!”
又一朝臣說道:“范仲淹雖然無甚經驗,但他曾做過參軍,且每逢論兵時皆有獨到之見解。”
“微臣以為,若要鞏固邊境,抵禦李元昊,則必須要有范仲淹!”
“陛下,微臣附議!”
“微臣附議!”
一眾朝臣紛紛站出,為范仲淹請命。
觀眾們看得雲裡霧裡:“不對吧,之前範先祖被貶也就幾個求情的,這會怎麼都想著給他推薦重任呢?”
“呵呵,這些人也太反覆無常了吧!”
“樓上你們也太天真了,這可不是什麼好差事,他們哪裡是想要讓範先祖立功,分明是想要藉機除掉範先祖好吧!”
果然,時空之鏡裡浮現出眾多官員的心聲。
‘呵呵,范仲淹不是自詡忠正之臣麼,就讓他去做好了!’
‘我倒要看看他如何戰勝李元昊,若是贏了,我也算是舉薦有功,若是輸了,陛下就算再想重用范仲淹也難了!’
‘他最好能夠死在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