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紛紛敲擊彈幕道:“這不就是拉幫結派嗎?”
“看來范仲淹為人也不怎麼樣啊,到一個地方當知府,就把當地的臣子都往上推?這未免有私建黨羽之嫌!”
“就是,看來范仲淹也不是那麼完美無缺,我還以為他是真的知人善任,大公無私呢,現在看來,他推薦的人大多都和他有交集,是他的朋友啊!”
這種觀念一出現,瞬間猶如決堤的猛獸剎不住車,越來越多的人說道:
“我總算是知道範仲淹的不足,范仲淹也是個偽君子!”
“呵呵,破案了兄弟們,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居然也塌房了!”
……
就在觀眾熱議之時,沒有收到提醒的江逸,不知覺中又加了一把火。
“當時,因為蘇麟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城裡,所以沒有得到提拔。”
“後來,蘇麟就向您獻詩一首,其中有兩句為:“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您當即理解了他的心情,便為他寫了一封推舉信,之後蘇麟也得到了升遷。”
觀眾們至此終於明白,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詩的出處,原來還有這麼一個背景。
一些學生們像是發現了寶藏似的,趕忙拿起早已放在桌上的筆,把這句詩背後的典故草草地記錄下來,打算下次考試的時候寫作文用。
嘿嘿,素材又多一筆!
不少學生心滿意足,這場現象直接導致,來年國考的語文作文裡,涉及到了許多就連考官都有些不太清楚的典故出處,且大多文采斐然,無論是哪種題材的作文,都有學子能夠引經據典,博古通今。
典藏華夏以一己之力,拔高了全國作文題的水平。
但范仲淹在舉薦方面的所作所為卻飽受詬病,為什麼不是舉薦手下就是舉薦朋友?
風評越發趨向於,看似一生清正的范仲淹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江逸察覺到這些質疑,把這個爭議告訴給了范仲淹。
范仲淹聞言一笑:“老夫自認無愧於百姓,這一生所舉薦之人,皆注重人品而不拘小節。”
“有氣節才智的人,決不會拘泥於瑣細的小事,如孫沔、滕甫等人,他們都犯過一些無傷民生的錯誤,老夫依然給予尊重。”
“老夫所選用的幕賓僚佐,都是一些被貶官而尚未復職的人員,這是因為,有才能而無過失的人,朝廷自然會任用他們。”
“而這些不幸因為一點小錯受過處罰的可用之才,如果不趁機起用,讓他們可以為江山社稷繼續施展報負的話,就要變為廢人了。”
“至於後世所質疑的任人唯賢,那更是子虛烏有之事。老夫結交的朋友絕無品德上的過失,老夫舉薦上去的人必有過人之處,朝廷若是不升用必會屈才,何必在老夫手下浪費了才能?”
“老夫願意和富有賢明者打交道,他們也願意與老夫交往,老夫可親試其德,量其才,若不舉薦這些合格之人,莫非要舉薦陌生之人不成?”
“至於部分人所說的結黨營私,則更是偏見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