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駐足回眸,看向江逸。
江逸毫不猶豫道:“自然是小。”
“嗯。”范仲淹點了點頭,這點沒什麼好質疑的。
螢幕前的觀眾們也都認為這是小事。
范仲淹繼續道:“漢武帝時期要抓個匈奴俘虜真算不得什麼大事,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許多人卻不去利用,卻無法向衛將軍和霍將軍一樣去發掘可用之才。”
“這既可以說是他們沒有眼光,也可以說是他們忽略了這些小事,他們出征以前,就算不敢去找霍去病要些可以用的匈奴俘虜,也可找衛將軍要幾個,哪怕他們如此做了,斷不至於在草原上總是迷路。”
江逸知道,范仲淹是在感慨飛將軍李廣在漠北大戰上的失誤,當時衛青命令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兩部合併,兵分兩路攻打匈奴,結果李廣和趙食迷路,造成了衛青獨自對戰匈奴單于大軍。
等單于已經跑了,衛青打完收兵之後,軍隊在南行渡過沙漠時,才遇到了李廣與趙食其的軍隊。
這也就是匈奴人碰到了大漢雙壁之一,衛青好在還是翻盤了,否則漠北之戰的結局還真說不準,雖然是遠征漠北,但李廣最終還是難辭其咎,飲恨自盡。
也正是因此,後世才會經常出現說,李廣缺一個嚮導之類的言論。
觀眾們聞言若有所思。
“兄弟們,我一直好奇,為什麼飛將軍李廣不像衛青和霍去病學習,也搞個匈奴導航呢?”
“唉,飛將軍到底只是善守的將領,去到匈奴草原要面對太多突發狀況了,飛將軍那個年紀反應不過來也實屬正常!”
“確實,我覺得李廣還是情有可原的,他是個很適合守城的將領,要是在文景時代沒準早就封侯了!”
“只可惜他碰到的是漢武帝和衛霍的王炸組合,導致他一身的守城本領發揮不出來,但是不去打仗又沒有戰功,於是只能被動陷入戰場。”
“嗯,李廣也難啊,有心建功,但他的思想和戰法不適合草原上作戰,有點固步自封了,我想他要是能向霍去病和衛青這樣的年輕將領學習一下的話,敢於用匈奴俘虜為嚮導的話,未必不能建功!”
“我也覺得這才是主要原因,李廣守了大半輩子了,突然到一個陌生環境,有先前那麼多光環在,他肯定不敢放開打,結果就是他越放不開,越沒法打,不然堂堂飛將軍,怎麼可能對匈奴束手無策?”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飛將軍瞧不上匈奴俘虜呢,畢竟他守城可把匈奴打得不行了”
“唉,這麼看來,飛將軍也是生不逢時啊,他要是生活在大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