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說吧,西夏在大宋打了幾場大戰之後,發現自己搶的,還遠不如先前依照和約和透過貿易所得的物資。
這樣的情形,讓西夏人拼了老命地打來打去,到最後發現還不如不打,不如老老實實地跟在宋富貴邊上當小弟!
畢竟,宋朝是妥妥的冤大頭啊,在李元昊稱帝前,西夏每年都可以從宋朝得到“歲賜”的白銀萬兩、絹萬匹、錢2萬貫。
在沿邊的榷場,党項人還可以用境內所產的青白鹽及畜產品換取宋朝的糧食、茶葉和其他手工業產品,這些物資都是西夏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光是這兩樣,只要西夏人願意老實點,跟在宋富貴後面喝喝湯,都能夠富甲一方。
本來西夏各部的首領覺得吧,你宋富貴既然那麼有錢,那我就去搶你的,搶你的總比你給的多吧?
但宋富貴一想,你居然敢搶我的,那我還給你喝個屁的湯!
看看是你搶得多,還是老子給你準備的菜多,我打不過你掀桌還不行嘛!
因此,宋富貴直接對西夏人實行了經濟封鎖政策,立馬停止“歲賜”,關閉榷場,不準青白鹽入境,禁止雙邊貿易,直接從經濟上給予西夏致命一擊。
這就和現代的競爭有點像了,宋富貴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知道,打仗拼的都是錢了,就把西夏的貿易全給斷掉。
西夏小老弟一看,我雖然能扇你幾巴掌,但我每打一巴掌,你特麼就倒一盤硬菜,眼看再打下去,連水都要沒得喝了還怎麼打?
就這樣,由於連年征戰,西夏的人力、物力、財力損失慘重,致使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和民生徹底步入蕭條期。
西夏百姓“飲無茶,衣昂貴”,怨聲載道,民間還出現了“十不如”的歌謠,逼得西夏不得不求和。
這就是,大宋朝的制勝之道。
沒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的話,那就再多給一點。
“是啊,真要如此他們何止會建山海關,整個燕城的城牆都會比原先高一截。”
范仲淹打趣地笑笑,他何嘗不知道滿朝文武的尿性,心裡早就看大宋的那些文臣不爽了。
一天天的打仗不行也就算了,當個文臣還當不好。
現在能有個後世跟自己一起說他們,范仲淹覺得十分暢快解氣。
“那,何又為君王死社稷?”
范仲淹好奇道:“莫非明朝各個皆為有氣節之君,皆為社稷而死?”
嗯……
江逸搖了搖頭,很遺憾地說道:“不是。”
現代世界。
朱老祖氣得一筆寫錯,直接把那個字給劃掉,臨時加上一句道:
“老四,咱要你把一個叫朱祁鎮的碎屍萬段!!!”
朱祁鎮在之前的節目裡已經出現過了,江逸不想在此贅述,直截了當地說道:
“我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另外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