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箱底下,被眾多布袋和藥材擋著的一本書,因華佗在救治封狼騎時耗材過多,導致它逐漸顯出了廬山面目。
那眾多的縫隙之間,浮現出了用隸書書寫的三個大字——
青囊書。
“這,先祖,您把青囊書帶在了身上?”
“青囊書近日才會完本,自然要隨身攜帶。”
華佗詫異地看向他,不知道江逸為什麼突然這麼問,聽他這語氣好像對青囊書頗為了解,可這本書他從沒給別人看過,不由好奇道:
“你見過?”
“晚輩沒見過。”江逸搖頭道,“青囊書在您去世後不久就已經失傳了,後世沒那福分,一直未曾見過。”
“唉……”華佗搖頭嘆息,“你這病得可不輕。”
“青囊書老夫早就打算著成之後流傳於世,內含老夫畢生所研學之精要,覆蓋全面,內、婦、兒、針灸等各科無所不納,任何一人得之皆會視若珍寶,必能流傳造福後世,豈會有失傳之理?”
“先祖,您一下告訴晚輩這麼多,不怕晚輩心術不正麼?”
江逸心生詫異,照常理來說,這種技術性的東西,除非老子教兒子,否則任誰都會對外留幾手,甚至對徒弟也不可能傾囊相授。
畢竟,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種事多的是,江逸就曾在臺裡看到這樣一則小新聞:
一個開汽車修理店的老師傅教會了個徒弟,結果徒弟見他這的地理位置很好,就在他對面開了家汽車修理店,每天還笑嘻嘻地衝自己的師傅打招呼,打完後就在他的店面裡宣傳自己的店面。
這個時代,能講道義的徒弟越來越少,敢傾囊相授的師傅,自然也就鳳毛麟角。
有沒有人搶不搶生意倒是其次,畢竟全世界那麼多人要餬口,沒有誰能夠獨吞任何蛋糕,但要是徒弟那麼多地方不去,非得到自己對面來搶蛋糕,那就是真噁心了。
這種噁心是一輩子的事情,尤其是哪天徒弟生意比自己好了來自己門口嘚瑟,那更噁心。
當人心中缺少“道義”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
人與人之間,現在雖缺信任,但更多的,還是許多人心中早就沒有道義了,讓人壓根看不清旁邊站著的到底是不是一個傳承了傳統優秀品德的華夏人,還哪裡來的什麼信任?
古人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換了現在就是,有遠朋忽來訊息,或借錢乎,或要收禮金乎。
當然,並不絕對,只能說不是這兩樣的已經鳳毛麟角。
江逸想到這裡,突然對下一期的對話有了個新靈感。
典藏華夏,出現過崇洋媚外、偽娘、氣節等各方面為主題的對話期,但道義這個詞,卻是很少出現。
然而華夏民族的傳統優秀文明中,道義絕對佔有一席之地,只是越來越多人的過於重利,以至於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在很多人心裡,重道義反而成了一種愚蠢的行為。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人物,可以和這兩個字更好的掛鉤?
江逸在腦海中思索著。
華佗聞言,卻是笑笑:“老夫這青囊書中,所授的皆為治病救人之術,多加普及尚來不及,又何需對你隱瞞?”
“你不怕有人學了您的醫術,超越了您?”
“哈哈哈——”華佗撫須長笑,“若真是如此,那我華佗無枉此生,竟能夠培育出超越老夫的後輩造福後世,縱死亦含笑九泉!”
“先祖大義,晚輩敬服。”江逸拱手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