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場面,他在東漢末年見得多了去了,當年給關公刮骨療毒的時候,他也只是佩服關公的意識力,可不是因為場面太血腥被嚇住。
緊急處理了一番後,華佗從藥箱裡拿出了各種手術刀,把它擺在了地上。
陳明傷勢太重,此時不適合做任何移動,自然不能把他拖起來放床上。
江逸泡好藥進來時,華佗已經完成了手術器具的消毒。
見他到來,華佗說道:“這場手術最大的風險在於那把胸膛上的匕首。”
“匕首離心臟僅有不到一頁紙薄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既救了他的命,也很容易要他的命,所幸此人身體底子不錯,匕首上並未荼毒,否則神仙難救。”
“但匕首在身體內停留太久,因此,即便是我,也無法有十全把握。”
華佗把醜話說在了前面,這是他行醫以來一貫的作風,要是尋常的傷勢他壓根懶得說這麼多,但要做手術那就是兩回事了。
要知道,這位神醫可是華夏曆史上第一位創造手術外科的專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發明麻醉劑“麻沸散”及發明用針灸醫病的先驅者、創始人。
“麻沸散”為外科醫學的開拓和發展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他的發明比糙米的牙科醫生摩爾頓發明乙醚麻醉獲得成功要早1600多年。
腫瘤摘除和胃腸縫合這一類的外科手術,咱華夏這位老神醫可早就信手拈來了,但這在漢朝是壓根難以想象的事情。
因此,每次要做這樣的手術,他都會把風險性告知家屬,以免發生醫鬧之類的事情,二來也是對病人的性命負責。
但若真有人要鬧,那華佗也不介意拳頭教做人。
沒幾把刷子敢在東漢末年走江湖?
要知道那個時候,醫生可被視作為“方技”,被視為“賤業”。
華佗在這種大背景下還能雲遊四方,行醫各地,那能是一點武藝都沒?
譬如五禽戲,真正的五禽戲在公元208年華佗死後,又在其弟子吳普去世後,竟然失傳了,除一些古書中提及外,其具體操練方法已經無人知曉。
等到南朝梁代時,有醫學家、養生家陶弘景才在他的養生學著作《養生延命錄》中簡介了《華佗五禽戲訣》的內容,不過這大機率也只是他的揣測。
在五禽戲被淹沒了一千多年之後的明代,這才有人為之重繪圖解,又加以提倡,之後又促成了《八段錦》、《十二段錦》等新式導引套路的出現,對其後太極拳術的產生有著積極的影響。
唉,可更加遺憾的是,明代人繪製的五禽戲圖解,居然也失傳了!
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由幾位熱心腸的體操教師設計繪製出來,以彌補這一歷史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