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先祖也都打起了各自的主意,想著:有什麼,是他們這些老祖宗,能帶給後世的?
江逸繼續拉回話題,說道:
“華夏一直講究施恩不圖報,如軍人、支教老師等,他們一直都是如此,做著最艱苦的事,做著最大的貢獻,卻不圖回報。”
“但我們還有一句話,叫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因此,我們往往會以另一種方式,去回饋他們的善意。”
“無論是被軍人救下的孩子,最後成為了軍人,還是被老師教導的孩子,最後成為了老師,又或是被好人幫助過的人,最後又幫助了他和別人,這都是一種傳承和感恩。”
“我們總是會竭盡所能,傳承到恩人身上的優秀精神和品德,總是會以自己的能力,回饋社會,因為被幫過,所以願意去幫人,因為被善待過,所以願意去善待人,這就是,我們華夏人的感恩。”
話罷,江逸心念一動,時空之鏡繼續運轉。
這一期若是按一小時來辦的話,時間好像不多了。
但江逸早在藉機去廁所的時候,就已經給自己的下屬臺知會了聲。
他現在是臺長,弄個兩小時的電視節目,還是不難做到的。
至於直播,那時間就更加隨意了,也正因此,江逸正在逐步考慮,是否要將每期時間都定格在兩小時,以更多的博古通今。
但他還沒做下決定,這些,還是得等他閒下來,仔細思考一番。
時空之鏡中,顯示的依然是那個鄉村的畫面。
大概,所有人都不會想的是,這一幕,其實正真實在某一個鄉村發生。
怎麼會沒有發生呢?
江逸想,時空之鏡上出現的每一個現代畫面,在現代世界中,幾乎每天都可以找到對應原型。
像在大街上為了生活拼命的人,哪天沒有?
像每天在工地上、農田裡頭頂烈日的人,哪天沒有?
像在鄉村中老去的,為村子做了一輩子貢獻的,哪天沒有?
時空之鏡關於現代的畫面,就是千千萬萬個正在發生的小世界的一個縮影。
無論世人怎麼尋找,都能在當天,找到對應的事情。
一念及此,江逸心念一動,某個小鄉村,那個即將徹底告別人世的老教師耳畔,出現了一面只有綠豆般大的時空之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