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強一國,必先統一國之思想,與當年朕重法不同,後世需在重法的基礎之上,輔以仁愛。”
始皇帝一字一句道:“如今之華夏,已非六國紛爭之時代,華夏當確定有多少傳統文化必須弘揚,再輔以如典藏華夏之節目弘揚。”
“朕單以此忘恩負義一事為例,其餘之事,後世當比朕更知曉你們的現狀,如何更改,無需朕再多言。”
始皇帝走到攝像機前一米左右停下,記者們紛紛給上特寫。
“如此類者,首先是其內心本就自私,外加西面思想之影響,讓其有了合適的理論基礎,於是加以放大,不加掩飾,還自以為佔了便宜。”
“對這類人,後世一面,需弘揚感恩圖報和救人艱辛之事例。”
“另一面,當多宣傳在華夏古文明中的經典事例,古今結合,讓華夏後世再度養成有恩必償之本心。”
“若是再嚴苛一些……”
始皇帝猶豫了會,隨即停住,並未繼續往下說。
他想說:後世之網路對此類事件會有報道,但大多為一時,若隔段時間就重複報道幾次,加大曝光力度,一次又一次地喚醒網民記憶,必能讓人不敢忘恩負義。
這樣一來,恩將仇報也就有了更高的成本,不是有人喜歡恩將仇報麼?
那就報好了,讓全國百姓隔三差五就想起還有你這麼個人來!
但他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這到底,不是在大秦了。
要是在大秦,他直接就立秦法了。
但在現代,他最終還是考慮到了長遠的影響。
眼看始皇帝點到為止,江逸大概推測出了幾種比較嚴苛的可能。
唉,先祖們到現代來,很多事情和想法終究還是保守了。
想到這裡,他趕忙接場道:“先祖所言極是,會出現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個人和某方面群體的思想出了問題。”
“在利益面前,現代人彷彿越發少了一種叫氣節的品德,越來越多的人可以為了利益恩將仇報,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利益,可以想盡辦法給人使絆子,這些都是人性的陰暗面。”
“我們無法杜絕,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弘揚一些優秀的傳統文明,古人雖然在很多地方很固執,但那,只是在我們現代人看來。”
江逸走在直播間前,徐徐靠近始皇帝,直播間和記者們的攝像頭立馬給了他一個特寫,他用充滿感染力的聲音說道:
“從古代計程車為知己死,到現在的人為利益各自飛,從古代的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一飯之恩必償,到現在被人救了,反而生怕救人者要報答,這種種現象,究竟是文明的進步還是退步,我想每一個觀眾心中都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