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請問。”江逸回道。
霍去病說:“千里馬和伯樂之爭現在還未有結果,我很好奇,在後世心中,到底是千里馬重要,還是伯樂更重要?”
“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
霍去病甩出了一個類似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觀眾們一看,江神好久沒有碰到這樣的送命題了,當即樂呵地交流道:
“我認為肯定是先有伯樂,才有千里馬,要是沒有伯樂的話,就算馬有千里之能,他也跑不到千里!”
“我認為是先有千里馬,再有伯樂,不是因為伯樂看上,千里馬才能有跑完千里的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具備千里之能,才會被伯樂看上!”
“這兩者難道就不能是相輔相成嗎?我覺得二者缺一不可。”
三種觀點在彈幕中此起彼伏,這個問題幾乎困擾了古今。
江逸想,霍去病之所以在意這個問題,想必也是好奇,到底是先有漢武帝,才能有他霍去病封狼居胥,還是因為他有封狼居胥之能,才能夠成就漢武帝對匈奴的宏偉戰略。
畢竟,要是沒有霍去病,很多大仗光靠一個衛青,雖然也有贏的可能性,但絕不可能像有霍去病那麼輕鬆,霍去病和衛青這雙壁在大漢可謂缺一不可。
一個擅長正面大軍團對決,一個擅長在敵人腹地閃電奇襲,少了誰要想打贏匈奴都不容易。
聽到霍去病把這個問題又給拉了出來,朱老祖也心有不悅地說道:“沒錯,咱必須得知道後世的想法!”
“咱到底是不是吃軟飯的,後世應該給個清楚明白的交代,不要讓咱不明不白!”
漢武帝一看霍去病好奇,就笑著開口道:“沒錯,後生,你剛才已經從秦俑的角度,展現了古人視角,現在,該用你們後世的視角來說說了。”
江逸沉思一會,心想:這就是一個無解的論題,基本上只會在辯論賽上出現,正反雙方沒準吵著吵著還會動手的那種。
無論怎麼答,都是主觀的,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遭遇和答案。
可他要是也來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倒顯得咱後世有點和稀泥,沒主見了。
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這個回答,博古通今,啟發後世?
江逸快速梳理著其中關節,片刻後,立即說道:
“就還是用朱老祖的人生來舉例吧,晚輩認為,一個人,還是得先有千里之能,才有可能遇見伯樂。”
“於個人而言,我們不能指望伯樂來鍛鍊我們,伯樂之所以願意教導和幫助千里馬,那是因為這匹馬本身就具備千里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