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朱老祖城有所攻的又一個地方!”幾乎是和秦老爺子的話音同步,江逸在秦俑坑中,屹立在眾多先祖面前開口。
“這也包含城有所攻?”
記者們紛紛不解,他們發現,僅僅憑藉自己的腦袋,完全跟不上江逸的節奏啊。
江逸鄭重道:“一面是陪同您一同打天下的勳貴,一面是您大明江山社稷的穩定,這都是老祖您想要保全的。”
“在兩種極難兼得,似乎一定要有所失的情況下,您選擇了給自己的兒子們封王,找到能同時保全的核心點。”
“因此,晚輩斗膽認為,先祖您當時並非沒有看出封王的弊端,畢竟周朝後期的禮樂崩壞,以及漢朝時的七國之亂,這般血淋淋的例子任誰都可以從中得到教訓。”
“但您,依然選擇封王,除去想讓自己的子孫世代守護大明之外,還想要實現的,就是權利和江山的和平過渡,以此削弱勳貴的勢力。”
朱老祖聽著江逸的話,嘴角微微揚起,看起來心中的鬱結像是少了一些。
他知道,後世們只要稍想一番,定能夠想到這一層。
只是,自己在後世的眼裡,似乎就已經是個殘暴之君了,以至於很多人單憑表面,就覺得他嗜殺殘忍。
殊不知,他何嘗不想那些跟自己打天下的勳貴們,能有一個好的晚年呢?
他們陪自己打完天下之後,各個是加官進爵,得以盡享開國元勳的榮耀。
縱然他們權勢過大,很可能會威脅到下一代君主,自己想的也只是利用兒子們去制衡他們,也盡了最大的心力和寬容。
“但很可惜,這一切都在太子朱標死後,化作泡影。”
江逸說到這裡,心裡也感到十分遺憾,他頓了頓,繼續道:
“要是太子朱標能撐住的話,一切就都會好很多,大明不會有內亂,會有更強的實力去開疆擴土,守護華夏。”
“那些勳貴,可以讓他們繼續去為大明打仗,只要讓他們忙起來,就不會有心思再想那些彎彎繞繞的,再加上大明天下又有自己的親兄弟守著,那些勳貴縱然有異心又怎樣?”
“就算他們擁兵自重,或者帶兵出征的時候造反了,朱家諸王聯起手來,在本家地盤還打不過一群勳貴?”
“勳貴的糧草有限,士兵戰心也有限,但朱家諸王,那可是守護自己的天下,諸王計程車兵可都是在保護自己的父老鄉親!”
“那些反賊士兵的家屬都在朝廷手中,無論怎麼推算,勳貴們要鬥過朱家諸王,勝率都微乎其微!”
先祖們仔細聽著江逸每一個字的分析,朱老祖詫異地看向他,沒想到江逸竟然想到了這層。
觀眾們頭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忍不住順著江逸的話展開思考。
他們發現,那些自己以為是錯誤和暴力的決策,似乎出現了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