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破舊的茅草屋裡,土灶上的鍋蓋側在一旁,鍋裡見不得一粒米。
一個看起來十幾歲,穿著破舊衣衫的少年,乾澀的眼角閃爍著零星的淚花,輕扶起躺在床上,瘦骨嶙峋的老人,哽咽道:
“爹,您快喝點米湯吧……”
說是米湯,嗑斷一角的破碗中卻只有三粒米和半小碗汙水。
少年端著的右手止不住地顫抖,渾身蒼白不見血色。
他又何嘗,不是皮包骨呢?
現代世界,朱老祖看到這幕,眼眶微微泛紅。
那個從他十幾歲開始,就只能活在記憶中的男人,再次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一些瞭解朱老祖的觀眾見此,終於確定,這是元朝的至正四年(1344)。
這一年,朱重八十七歲,華夏出現了嚴重的疾病和大旱,許多地區的百姓都生不如死,易子而食。
能有汙水和幾粒米得以過活,就已經算是大幸了。
“原來朱重八真的是個窮小子,怪不得一身草莽氣息,沒半點貴族的樣子!”
“朝廷為什麼不救災啊,果然華夏的古代拿不出手!”
見不少外國觀眾瘋狂抨擊華夏,泡菜觀眾立即附和道:
“樓上你們是夕陽國的吧,華夏古代哪裡來的貴族,都是些土皇帝罷了!”
一些已經改國籍,為各大外域納稅送子彈的觀眾見此,更是覺得,當初自己的選擇是多麼正確:“活在那個時代還能有人權嗎,果然還是外國好!”
“我們糙米就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還深陷在苦海之中的華夏觀眾們,快來糙米找我吧,外國的月亮比老家的圓!”
“閉嘴吧,就問問你們,難道你們過中秋就一點都不想念生養自己的土地嗎?”
幾個華夏觀眾一嘴啃著月餅,雙手打字道:
“也對,你們哪還會在意自己老祖宗的傳統文化,在外面過聖誕節很開心吧?”
“就是,天災誰能避免?更何況現在是說出身的時候嗎?”
“出身不好怎麼了,出身不好就沒有資格努力生存嗎?!”
華夏觀眾越想越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做乞丐又不丟人,能活下來就已經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