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種說法就是,韋太后曾創造了單天接客一百多人的最高紀錄,後來才成了完顏宗賢的小妾,還生了兩個兒子。
總之,不管是哪種,對任何一個做兒子的說,怎麼也得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吧?
還有高宗的五個女兒,除了三個死在北遷的途中,剩下兩個也被送進了浣衣院,成了明碼標價被反覆販賣的物品。
可惜,趙構在最關鍵的時候,依然選擇了放棄了他們。
如果說,其他事趙構都可以置之不理的話,如果說,他連靖康之恥都可以不放在眼裡的話……
那自己母親這仇,他到底是為了家國大義不去報,還是別有用心,私心取代了廉恥和血海深仇?
這一幕幕,都在辛棄疾的腦海中得以展現,觀眾們咬緊牙根,心中憤恨至極。
一想到趙構的反應,就恨不得把他給撕碎!
他們終於明白,為什麼嶽爺的滿江紅裡,寫的只有“臣子恨,何時滅”。
因為他們的皇帝,心底只有怕,只有那狹隘的權利與私心,沒有恨啊!
口口聲聲說著恨,實際行動處處都是賠,不能賠就先和敵人打一打,爭取創造個能賠的機會。
能賠了,那朕就果斷議和,贏不贏關朕一個皇帝鳥事,朕能守住這一畝三分地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不能賠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啊!
唉,要不是現代是法治社會,江逸真想把趙構拽到廣場去處刑。
辛棄疾從痛苦中回過神來,蹲著的他用雙手搭上膝蓋,想要撐著膝蓋起身,江逸趕忙扶住了他。
說完了心裡話,他表面看著仍然十分憂鬱,但面色總算是好了些許,蒼白的臉頰上總算是泛起了一絲血色,瞳孔中的血絲也少了些。
這些話,若是不逼一把,也不知道辛棄疾是否還能對別人說一說。
想必,憋了大半輩子了……
“先祖,請放心,後世會守好每一寸土地。”
江逸鄭重重申道:“晚輩,曾經在推翻元朝統治的大明皇帝面前,說過,祖宗之地,絕不予人。”
“這句話,不止晚輩一個人的信念,更是華夏千千萬萬後世的信念。”
“後世,哪怕面對再強的敵寇,也會挺起鋼槍,昂起胸膛,絕不容許任何人侵犯我們華夏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南宋的亂局,絕不會在後世上演。”
江逸隻手一揮,時空之鏡上,出現後世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