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先祖曾經得罪過宋孝宗,但他至少不會像光宗一樣。”
別看宋孝宗在位時期,有些宰相不喜歡過辛棄疾,但他們對南宋也是做了一定的客觀貢獻的,沒有宋光宗時期的奸臣那麼誇張離譜。
“你指的是,是哪一件?”
辛棄疾問道,顯然,他似乎也有些記不太清了。
江逸隻手一揮,時空之鏡上出現了一段話:
“從前,有個鄉里人想報殺父之仇,因為力量不足,他只能先忍辱負重。
一方面,這個鄉里人買好酒肉,去討好仇人,以讓對方放鬆警惕;
另一方面,他偷偷摸摸鍛鍊身體,積攢實力。
過了一段時間後,鄉里人練好了武功,也買了稱心如意的兵器!
結果,在報仇前卻去挑釁仇人,希望他先動手!”
辛棄疾見此,說道:“此乃我上書給陛下的《九議》,是在《美芹十論》基礎上的延伸及補充。”
“是的,但就是這段話,先祖可把宋孝宗給得罪上了。”
江逸說道:“先祖此言,是在暗諷宋孝宗是一個目光短淺的鄉里人吧?”
辛棄疾在後生面前,也不想藏著掖著,看了眼四周無人之後,點頭道:
“陛下當年的確做錯了一件事。”
“他上位之後,一直心存北伐之志,但太上皇(趙構)卻說,在我死後,再提北伐的事情吧,為此北伐之事還是受到不少阻力。”
“所幸,陛下從未動搖這個志向。”
“可是陛下雖然想開戰,卻不想揹負一個首先撕毀盟約的罪名,於是他就故意挑唆金國,希望金國能率先撕毀盟約,好名正言順地出兵!”
辛棄疾搖頭一嘆:“這豈不就是在悄悄磨好劍,準備動手之後,還去給仇人提個醒,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嗎?”
“陛下本可暗中積蓄力量,待力量足夠時,直接以報仇血恥之名北伐,給金人迎頭痛擊,以快打不備!”
“晚輩從典籍中看到,當時,宋孝宗還派了一個使者前往金國,對金世宗說:河之南,是我大宋皇室祖墳之所!
我想祭拜一下列祖列宗,希望金國把河南還給我們,方便我們祭祖!”
江逸學著使者的口吻說道,他可以想象當時使者的心情,若是個剛正之臣,肯定想金人現在、馬上、立刻撕毀盟約!
但要是個只想完成任務的,這會最怕的就是盟約撕毀,金人刁難他們。
“聽到這個對金人利益有損的要求,金世宗只是微微一笑,說:歸還土地,這恐怕不行,大宋和我們的協議上可清楚寫著。
但是,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朕可以發動三十萬大軍,幫你們把墳墓遷到南方。你們看,這樣可否?”
江逸頓了頓,補充道:
“在這件事上,金世宗可謂打了一波完美的太極,但大宋可就車絲喪失先機,不僅不僅在這場談判中佔據下方,更暴露了想要北伐的意圖。”
“是的,大宋有太多的差之毫釐,若哪怕只在一個關節點能妥善處置,今日之大宋必非如此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