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之戰?”白起頗為好奇。
江逸說道:“這一戰,李牧打敗了秦國大將桓齮,而且戰法和破匈奴之戰類似,卻更勝一籌。”
時空之鏡上,出現李牧率領邊軍南下抵禦秦軍的畫面。
“將軍,如何應敵?”
熟悉的副將和士兵臉龐出現在古今觀眾面前。
比起之前的破匈奴之戰,這場破秦之戰讓觀眾們更加拭目以待。
那可是戰無不勝的秦銳士啊,何等的威風八面。
而趙國呢,連年戰爭,再加北部代地地震,大面積饑荒,導致家底已經窮的不像話了。
昭襄王打的趙國還有一定的實力,因此用反間計調走廉頗也是形勢之舉。
可李牧時期呢,秦國蒸蒸日上,趙國一天不如一天!
如此反差之下,秦國還是得對他用反間計!
因此可以說,李牧絕對是那個時期,創造出形勢的人。
“築壘固守,避免決戰,無論秦軍如何叫陣,我們只需要閉關不出。”
“他們連續獲勝,士氣極高,如果我們倉促迎戰必定失敗。”
李牧依然是那般沉穩,好像無論發生什麼都無法擊倒他。
他的自信,換來了整個軍隊的鬥志。
他們都對自己的元帥絕對信任,別說是守幾天,就是守幾年,他們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沉不下心。
李牧手搭在佩劍上,仔細看著面前的沙盤,心中籌謀著計策。
桓齮挑戰了一段時間,發現趙軍的耐心居然出奇的好,一時半會也沒有任何辦法。
“李牧必定是想學當年廉頗拒王齕的手段,來阻擋我們秦軍前進,雖說大秦完全耗得起,但王上志在一統六國,絕不可在此多耗時日。”
桓齮心生一計,立即率領主力進攻肥下,企圖誘使趙軍來援。
等他們脫離營壘之後,再一舉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