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兩面夾擊,不斷狂砍趙軍,發洩著心中怒火。
陳餘眼看形勢不利,揮鞭猛抽戰馬,一人朝一條小山溝竄去。
“別讓陳餘跑了,殺了陳餘!”
漢軍將士早已認準了這份最大的功勞,一個接一個追了上去,一個漢軍縱馬追上,來到陳餘身邊抬手就是一刀,砍下了他的頭!
“我投降,我投降……”
趙王歇眼看大勢已去,只得雙手一舉,服服帖帖地作了俘虜。
唉,恨不用李左車!
可惜,他又有什麼資格,讓陳餘讓權呢?
白起看著這一幕,心中只感慨,趙國後裔,也不過如此。
果然,人死不能復生還是挺有道理的,要是趙武靈王復生看到這幕,怕是會被氣死。
江逸說道:“就是此戰,韓信全殲趙軍20萬大軍,並乘勝前進,滅了趙國,背水一戰的典故也因此流傳千年。”
“此戰之後,有將士問韓信,從兵法上來說,這一戰是不符合邏輯的,佈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可將軍卻背水而戰,為何能贏?”
“這個問題,晚輩想問問武安君是何看法?”
白起耐心教誨道:“後生要明白,何為學。”
“學是為了運用,就拿戰場而言,排兵佈陣的確講究地利,可軍隊是在不斷移動的,難道沒山沒水,就不能應敵了?”
“韓信此法,乃兵法中所言的‘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當一個將領能知道在何時何地,該用何種制勝之法付出行動時,他就離成為大將不遠了。”
“趙括讀過書,但他不會用,所以他最多隻能成為個謀士,而且還不一定有用。”
“韓信知道,也會用,於是便有這背水一戰,不得不說此人膽大心細,是個不錯的將領。”
時空之鏡的畫面消失,周圍的一切又呈現出長平模樣。
“讓三萬新兵和俘虜為漢軍去打二十萬,這種和送死並無區別的戰役,若講究依山傍水,那他們在還沒開打前就跑了。”
“相反,若是讓他們身處絕境,反倒能夠發揮出陷陣士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