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後話了,我們不妨稍候再說。”
江逸可不想被打亂節奏,畢竟不能被人牽著鼻子走。
白起感覺挺有意思地看向他,江逸的心思他早已一眼看穿,只暗道這後生倒是活學活用,是個可授兵法的人才。
“韓信,從今天開始,你就是我漢營的大將軍了!”
時空之鏡顯現出了剛才的場景,劉邦對剛受封的韓信說道:
“本王一直覺得,蕭何就是在誇海口,一個小小的治粟都尉,真能有安邦定國之策?”
韓信知道這是激將法,只調整好思緒,回道:
“當今能和大王爭天下的人,無非就是項羽,大王不妨自己估計一下,論兵馬的精良與強悍,漢軍可否敵過楚軍?”
“不能。”
劉邦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也懶得在這打馬虎眼。
韓信聞言拜道:“大王所言極是,末將也覺得您遠非他的對手。”
“甚至,在同等,乃至於漢軍數量多餘楚軍三倍的情況下,您仍未必是楚軍的對手。”
劉邦神色陰沉,他聽這韓信說話就感覺很不爽!
動不動就說本王不是對手,難道你韓信都成漢營的大將軍了,還不認為自己屬於漢軍的一份子麼?
難道你韓信天生就比漢軍和本王更高一等?
要不是實在缺一個帥才,劉邦恨不得現在就把韓信拖出砍了,什麼東西,他堂堂漢王,難不成還得受一個新提拔上來的人的氣?
是本王給你飯吃,還是你韓信給本王飯吃?
觀眾們聽到這裡,也都察覺到了韓信來自於骨子裡的傲氣。
似乎,比起漢軍,韓信最開始還是更認可楚軍,覺得項燕、項羽才是值得依附的人。
因此,哪怕項燕死了,他也甘願在項羽手下將軍的手底下,做一個執戟郎中,還多次主動想辦法給項羽獻計。
“唉,要是項羽當初哪怕尊重韓信的建議一次,也不至於讓兵仙投奔劉邦啊!”
“是的,所以在現實中,我們還是不能夠小瞧人啊,否則我們豈不是人人笑項羽,人人皆……算了,我不配成為項羽!”
觀眾們越發激動地交流道:
“我覺得這跟曾經的戰國人才輸送基地魏國有點像哎!”
“樓上魏國可比這離譜多了啊,他們是一點教訓都不接受,吳起、商鞅、孫臏、公孫衍、張儀等等,哪個不是可以攪動風雲的大才?”
“嗯哼,補充一點,商鞅是衛國人,只是最開始想要投靠魏國!”
“哈哈哈,自從看了這節目,華夏古代史少一分我都覺得丟了自己的臉啊!”
玩笑歸玩笑,可此刻,許多觀眾在內心和劉邦一樣,對韓信的第一印象就是太傲和不尊重人了。
這種傲,別說做皇帝的不喜歡,光是他們聽了也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