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現在,和觀眾們面對同樣的疑問。
這些都是大秦戰略上的問題,他不懷疑白起可以想到這些。
可臨終前的那些遺言,又作何解釋呢?
江逸問道:“可是歷史上的武安君在臨死前,先是發出過‘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的不甘。”
“之後,您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騙了他們之後,又把他們全部坑殺。”
“感慨完之後,您便自刎了,武安君試想,自己為何會在那種環境下,發出這兩句話呢?”
許多後人根據這兩句話分析,長平之戰並非是白起自願,所以成了白起的心魔,認為自己是該死的。
這個想法放在別人身上的確成立,但江逸卻持懷疑態度。
白起的確可能沒有政治頭腦,到晚年也可能會覺得自己殺伐太重,所以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但四十萬大軍成為他的心魔就有點強行代入普通視角了。
要知道,在長平之戰後的第二年,白起可是又帶兵把趙國狠揍了一頓,自己還親自到了邯鄲,明顯是想再多殺一點。
那麼,他為什麼這麼說呢?
江逸靜靜地等待著白起的回覆。
白起走向帳外,江逸緊跟其後,來到一處高地。
順著白起的視線看去,江逸看到,那一個相對凹下的土地裡面,正有密密麻麻的趙軍被定了住。
有的呈現睡覺的姿勢,有的眼巴巴地望著趙國的方向,有的飢腸轆轆,雙眸露著渴望食物的眼神。
江逸和觀眾們都震撼於眼前這幕,四十萬人,就這樣密密麻麻地在那,裡面甚至還有些孩童,趙國能打仗的男人全都在此。
這一幕,沒有特效,可給人的震撼,卻不亞於一場世紀大片。
一念生,一念死,白起就這樣,掌握著四十萬趙軍的性命。
江逸扭頭看了眼白起,後者的目光始終平淡如水。
片刻之後,白起終於開口:
“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是因本帥本可無罪。”
“本帥為大秦戎馬畢生,最後卻不得不以自盡收場,換了誰能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