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十萬大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留,本帥早已心知肚明,就算請示陛下也是一樣的結果!”
“後世莫非認為,以白起的性格,會為這區區四十萬人,貽誤滅趙的戰機麼?”
“你認為在白起眼中,是擔心滅俘虜的罪名重要,還是更多的在意,滅趙一事?”
白起眼神猶如利箭一樣注視江逸,大有考校一番的意思。
江逸不假思索道:“當然是滅趙。”
他相信不僅僅白起會這樣做,換了任何一個人在長平就要得勝的時候,怕是都不會在意這四十萬俘虜!
要知道這對面可是戰國時期實打實的強國,即便被白起屠戮了四十萬之後,在始皇帝時期依然能成為秦國的勁敵,可想而知它的實力和底蘊。
雖說他們當時的國力依然拼不過秦國,但能暫時擋住秦銳士兵鋒計程車兵豈能差?
也正因此,滅趙可以獲得的功績,以及在史書上的記載,都將是絕無僅有的,別說大秦,其餘五國但凡是武將都會眼饞。
更何況白起也有輔佐襄王併吞天下的雄心,又豈能錯過這樣的好時機?
若真的要先派人回到大秦去傳信請示,再等信使回覆再殺,然後再請示要不要攻邯鄲,然後再等回覆,一來一回鬼知道有多少變數。
殺神白起,豈能料不到這點呢?
白起見江逸回答得這麼痛快,說道:“那便是了,本帥無論如何都會背上殘暴之名,但用這樣的名聲去換滅趙國的時機,有何不可?”
“本帥若是在意那些,就不會來長平了!”
“後世終究小瞧了秦人要一統天下的決心,為了這個夙願,莫說惡名,哪怕是萬古唾罵,本帥有何不能背?!”
白起舉手投足之間霸氣側漏,威風凜凜:“滅趙之機遇千載難逢,本帥豈會如此拎不清輕重,在這等小事上貽誤戰機?”
觀眾們看著這會的白起,瞬間感慨道:
“唉,終究是我格局小了,我之前也認為第一個觀點是正確的,可現在看來,只要一個人不傻,都不至於花那個功夫去請昭襄王背鍋啊。”
“更何況一個再怎麼沒政治智慧的人,應該都能想到這事不好處理,找君王背鍋那不是找死嗎!”
“白起必然是個有戰略城府的人,他知道大秦要一統天下,君王有些名頭肯定不能背,又怎會自相矛盾把這鍋給昭襄王!”
就在大家激烈交流之時。
白起再次說道:“後世可知,本帥一生之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