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頗為感慨地說道。
現代世界,項羽皺著眉頭,隨即又鬆了開。
他知道,這是江逸在顧及他的面子。
可實際上,那個農夫怎麼可能是無心的呢?
只是百姓苦戰久矣,而自己又不得民心,最終被百姓擺了一道罷了……
漢武帝對項羽說道:“後生所言乃對話所需,霸王無需介懷。”
項羽笑道:“後生說的是實話,此乃本王該學習和反思之處。”
漢武帝內心微微吃驚,霸王何時開始學會反思了?
當年高祖爺面對的若是這樣的霸王,那才真是危險!
漢武帝默默鬆了口氣,還好後生對話的是烏江時期的霸王,要是時期放更早點,楚漢之爭不知道又得多少年。
他本以為江逸拋了個引子之後,應該不會涉及到其他事件了,誰知這時,他居然說起了漢朝的事情!
“如漢武帝為了不再忍受跟匈奴和親的恥辱,決定跟匈奴翻臉,暗中謀劃了馬邑之圍!
當時大漢出動了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邊境馬邑,讓富商聶壹去誘騙匈奴單于率匈奴主力來馬邑搶掠!”
“軍臣單于果真上當,親率10萬匈奴主力開往馬邑,但由於邊境過於安靜讓他們起了疑心,於是派出了大量的哨探去收集訊息,甚至攻下了長城烽燧,抓捕了一名尉史……”
“經過一番審訊後,這名尉史最終供出了漢軍的計劃,使得軍臣單于大驚,急忙率軍撤回草原,導致三十萬漢軍白白出動,馬邑之圍不戰而敗……”
漢武帝的佈局是大膽且可行的,那戰要是成功了,大漢打匈奴不知道多方便!
要知道,十萬匈奴主力,可就代表著十萬匹匈奴戰馬,就算會在作戰中產生損耗,拿下個幾萬匹還不是輕輕鬆鬆?
再就是士氣,大漢能打匈奴,且可以打得過匈奴主力,此戰一旦勝利,大漢的軍心民心該是何等沸騰和狂熱?
誰知,居然會敗在一個小小尉史手中?
剛安慰完項羽的漢武帝,不由沉痛地嘆了口氣。
他可比項羽要氣多了,項羽撐死也就因為那農民死了一百多人,導致自己失敗罷了……
可自己呢?
區區一個尉史,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滄海一粟,卻硬生生讓漢匈之戰多打了四五十年,導致自己不僅耗盡了“文景之治”幾十年積累的財富,更是讓大漢出現了“海內凋敝,戶口減半”的慘狀……
年輕武帝雖然沒有經歷過後者,但他可以預想得到,那時候的百姓之苦!
項羽聽到這,頓時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悲傷了。
他長嘆了一口氣,靠近過來,拍了拍漢武帝的肩膀:
“無妨,有本王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