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
“總有人會回去,總有人會衝鋒在大眾前面,那個人為什麼不能是我?”
“鄉村裡,大山中,還有許許多多大眾沒有看到的薄弱之處,要想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就必須有人去到薄弱的地方!”
時空之鏡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青年學子,或從海外歸來,或從大城市回到家鄉,或去到更加貧苦的地方,成為守護和建設那一處薄弱之地的龍鱗。
江逸的聲音,伴隨著這些畫面響起:“這就是華夏人的抱團。”
“他們的零星到來,也許無法照亮整片夜空,卻可以讓夜空擁有不一樣的色彩。”
“薄弱之處的同胞,也是同胞,他們就像是沒有龍鱗守護,裸露在外的龍之脆弱處,就像是傷口出現時暴露在外面的肉,會有雨淋、會有雷擊、會有暴雪傾覆……”
畫面中,有深夜中下著大雨,大風吹落瓦片,五六歲的小女孩子本在熟睡,卻忽然感到雨水滴落在自己臉上。
滴答……
滴答……
迷迷糊糊的醒來,少女似乎對這樣意外早已習以為常,只是起身,把被子的溼掉的一角放在蓋不到的地方,然後換了一頭睡。
蜷縮著身,彎著腳,弓著背,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嘴唇不再發紫,讓身體多一絲溫度。
“不會吧,現在真的還有這樣的人嘛,睡在瓦房子裡,連衣服都那麼破?”
“我們不是捐了許多到贈物箱嘛,都跑哪裡去了?”
“應該是被一些商家賣了吧,在其他外域發光發亮!”
“哦哦,可那是我捐給同胞的耶!”
“可那些箱子從來沒說是會給同胞的啊!”
觀眾們有些心疼的看向面前這一幕,這大概就是麻繩細處吧。
即便是以贈物的名義,商家賺不到錢,也不會把衣服給他們,而城市裡的人們又離他們太遠,不可能誰都往鄉下跑。
如此一來,貧苦地區的人們就只能靠華夏鼓勵的青年下鄉,靠越來越多的青年願意投身到鄉下基層,才能稍得緩解。
“我要響應國家的號召前往支教,我知道那很苦,但那一片的孩子若是都能有書讀,都能有走出大山的希望,苦一個人算什麼?”
畫面之中,一個剛畢業,穿著白色長裙,面色堅毅的女子對著自己的朋友說道。
朋友勸道:“你只是現在這樣想罷了,你以為那些地方為什麼一直落後,就是因為發展條件就不好,培養出來的孩子出來之後大多不會回去,功成名就之後還能記得家鄉就不錯了,怎麼可能指望著為家鄉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