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逸客觀道:“剛才晚輩所說的只是第一種觀點!”
“後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伊尹的確輔佐過湯的長孫太甲,但不久以後,他就羅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宮,名為讓他改過自新,實則是想自立為王!”
帝辛眉頭皺起,忍不住發出吐槽:“後世可真會想。”
“繼續說下去!”
江逸回道:“這種說法的判斷源自《竹書紀年》,按照此典籍的說法,商朝初年曾經發生過一場王位之爭。”
“於是便有人認為與伊尹放太甲一事有關,太甲是被伊尹所囚,但並非是他放的。”
“而是在七年之後,太甲在忠於自己的臣子幫助下,才得以逃脫,回來就誅殺掉了伊尹!”
“哈哈哈”
帝辛忍不住笑了起來。
江逸看到,他身邊計程車兵似乎也忍不住想笑,但在大王面前還是很好的憋了住。
“後世對大商之研究,乃至於典籍對我大商之記載,著實是讓孤大開眼界。”
江逸心想,這可怪不得現代人啊,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人記的,現代人只能借古論古。
但要說斷定一個古人的事蹟和一生,除非像始皇帝這樣的,否則還真不好辦。
畢竟始皇帝時期建造的長城、兵馬俑,統一度量衡、文字和各大政策,那都是後世能真正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能斷定的。
無論是國內國外的有心人再怎麼標新立異或不承認,人家的功績就擺在那裡。
正如始皇所說的那樣,始皇陵一建,誰敢質疑華夏無大秦?!
“後生,孤且問你,若是伊尹真自立為王,還能有誰會在七年之後,還忠心太甲?”
帝辛的聲音響起:“若伊尹真有奪位之心,以其能力,是殺不死太甲,還是不能殺?”
“一個君王被囚禁在桐宮之中,一個有實權想要誅殺他的人,會有一萬種方法在擺脫直接嫌疑的情況下,將人殺死。”
“即便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也能讓任何人都不敢議論。”
帝辛撇嘴道:“更何況伊尹何許人也,他要想做,誰能攔住?”
“所以這個說法,孤絕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