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畫面之中!
江逸的分析仍然在繼續,他和孔子已經走到那棵大樹下。
“但從春秋時期的斷句習慣來看,第二個觀點的斷句手法的確與這時候人們的習慣相悖。”
“既然打算記載流傳,想必那些您親自教匯出來的弟子在此方面會倍加嚴謹,最起碼在當時那個時代必然是十分規範的,所以晚輩推斷,第三個觀點,才是最符合夫子想法的。”
江逸看著孔聖人說道。
此時,孔聖人正在注視著那落入汙水中的樹葉觸景生情。
他何嘗,不像是這樣一片葉子呢?
見江逸沒有繼續說下去,孔聖人很認真的看著他說道:“後生所言大致無差,那的確才是我的本意。”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我雖非完美無缺之人,但自認還算是君子,我若一邊教化民眾,一邊又想著愚民,又談何言必信、行必果?”
“各國貴族才是禮崩樂壞之主要根源,愚弄平民百姓更是與我的志向相悖,更何況吾少也賤,豈能不知平民大眾之苦?”
“我若愚民,又何必言三軍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又何必在馬棚著火時,不問馬,而問看馬人是否安然?”
孔聖人看著遼闊的天地說道:“昔日子貢曾問我: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我的回答是: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我這一生,對統治者所倡導之主張,有安民、重民、惠民、信民、愛民!”
“在我心中無不重視百姓對國家的重要性,又豈會主張愚弄他們?!”
這一刻,饒是聖人都不由有些激動了,他從來沒有想過後世還會有這樣的說法。
即便曾經有人說他是喪家之犬,他都願意接受。
可他不允許,有人說他愚民!
這是在玷汙他的志向和人生!
在極力緩和了自己的情緒之後,孔聖人又很快釋然了。
罷了,孔丘……你早該習慣了,不是麼?
後世有不理解處,你得多教教他們啊,這麼好的機會,若是能讓後世多學得一些真正的智慧,能夠讓自己在這場對話中也有所啟發,那即便身死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