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他們失去了方向,你知道會有多少人餓死、渴死,得壞血病麼?”
一個觀眾十分激動的發著彈幕:“我可以這樣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除了獲救的機率為零之外,鄭和船隊除了死撐之外,不可能有別的辦法!”
“就是不知道這支船隊,會用什麼樣意志,去挺過這場暴風雨了!”
“這才是我們現在最應該擔心的地方,一旦挺不過去,鄭和船隊必定全軍覆沒!”
看著這些彈幕,觀眾們瞬間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屏住呼吸,難以置信這個觀眾所說的話。
雖說按照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鄭和當時是度過了大西洋的……
可是,以前,他們只知道鄭和六下西洋,為華夏與海外國家的關係和貿易,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使得越來越多的海外國家,仰慕我華夏天威。
可是,卻很少有人想過,鄭和和那些可能從沒去過大海的人們,在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
典藏華夏,讓他們在看到真實歷史的同時,更明白了先人們開拓出這一切的不容易。
在他們的視線中,清楚的看到,船板上有人掉落大海,有人嘔吐不止,有人重度高燒,奄奄一息。
而那個年僅三十多歲的使者,鄭和,額頭更是像燒紅了的鍋一樣。
在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狀態的前提下,鄭和船隊還能挺過去嘛?
……
燕城別墅中。
秦漢明老爺子是最清楚……不,現在是除了江逸之外,最清楚鄭和六下西洋所遇到的艱險和結果的。
江逸曾經在陳世杰給自己的那份十幾個歷史頂級專家給的文獻中,看到過鄭和下西洋的一些或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艱險。
要說對明史的全面瞭解,江逸現在,還不如秦漢明。
但要是論對鄭和下西洋這件事的瞭解程度,江逸目前更勝老爺子。
秦漢明老爺子的心緒也被鄭和船隊面臨的困境牽住了,他很清楚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後的結果。
他也知道在這個過程中,鄭和船隊肯定會遭受到風暴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