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在制定這個決策的時候,可是有所考量的。”
康熙自信滿滿地說道,心想這事怎麼也不怪自己。
觀眾們更是豎起耳朵聽了起來,沒想到這歷史上的樁樁件件事,竟然這麼充滿探索性。
而典藏華夏的出現,更讓他們在探索中充滿了趣味。
此時,在彈幕中泛起的最多一句話便是:“讀史使人明智,古人誠不欺我!”
“確實,有的人等了六十多年,都沒能等到當知縣的那一天。”
此話一出,許多觀眾們笑得合不攏嘴。
“哈哈,還在等期房的我瞬間有了心理安慰!”
“那位仁兄是誰啊,可留姓名?”
“六十多年啊,靠自己都能考上去了吧!”
……
康熙滿意地點頭:“這就是朕的用意,沒有人可以有耐心一直等的,他們也會老,也會死。”
“可並非所有人都只為自己買”
江逸反駁道:“有的大商人甚至給自己乳臭未乾的小兒子都買個知縣,一些小商人則合夥購買,在當上知縣之後更是撈足錢財,又開始想辦法一步一步往上捐。”
“他們,總會比在位的那些知縣能熬吧?”
“這個制度在短期內看不出顯眼的毛病,但過了許多年後,弊端就已經出現了。”
“雍正皇帝就察覺到了這個制度的問題,一千一百多個買的監生在考試中,居然出現了九百多人全不合格,太學的學生竟然是白丁,何其諷刺?”
康熙眉頭皺成了倒八字,臉色陰沉如烏雲:“胤禛後來是怎麼做的?”
“雍正皇帝開始推出養廉銀,希望能夠徐徐改變這類不良之風,使職場更多一些廉潔風氣,收穫了許多好評。”
康熙吐了口氣,這才明白,為什麼後世有人希望雍正多活幾年了。
若非人亡政息,也許大清的職場和百姓,真的會好過一些?
乾隆跟看救星樣的看著江逸,其實他也很清楚這些,一直覺得康熙和自己都是半斤八兩,但礙於心中孝道,不方便說罷了。
現在,總算是有人願意替自己說幾句話了!
然而,江逸可從來沒這麼打算過……
這兩,一個都別想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