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下“大結局”這三個字時,心中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
一年時間的堅持,終於到達終點,小強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不由感到很不習慣。
《超腦駭客》這本書,算是對小強上一本書《超級系統》的一個補充,當初那本書很多東西都沒有想明白,留下了不少遺憾。
小強離開四年多的時間之後,再次回到起點,重新拿起了原來的那個故事。
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這其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確,這其中很多想法,是相同的,只不過將原先的一些想法補充完善了。
小強一直都在寫駭客文,一直想要寫出新意,寫出與眾不同來。
《駭客傳說》是如此,《超級系統》也是如此,包括這本《超腦駭客》,都是小強的一些嘗試。
小強專業是學計算機的,一直傾向於將計算機的有關知識融入到當中,讓讀者的同時,也能有所收穫,而不是看完之後,完全只是一笑,然後什麼都不記得了。
或許這種想法對於網文來說有點過於天真,但這的確是小強心中的一種堅持。
《超腦駭客》這本,創意其實依然沒有超脫《超級系統》,只是比當初的超級系統更加的詳細了。
這裡所說的詳細,並不是說駭客技術方面的詳細,只是一種自圓其說罷了。
很多人說看到幾百章才看到駭客,其實小強所寫的駭客,只是代表一種jīng神,英文裡面的“hack”,可以是一個動詞,也可以是一個名詞,更為準確的說,用“極客”這個詞來表示更為準確,意為對技術痴迷而瘋狂的達人。
這本,從無線電開始寫起,我覺得更為符合駭客的定義,駭客的意義在於折騰,你喜歡折騰,你善於折騰,你也就是一個駭客。
當然,作為一本商業來講,單純的說教是沒有任何人喜歡看的,所以這本自然要融入一些商業化的元素。
不過,小強似乎犯了一些錯誤,喜歡看技術的人,很不喜歡看這些,反過來亦如此,這樣也導致了這本書成績有些不理想。
讀者的反饋和實際行動,會直接決定一本書的命運。
這本書就是真實的例子。
一個地方體現在林鴻當時做實驗意外“失憶”,結果導致了很多讀者的反彈。
當時心情不是很好,頭腦混亂,受到了極大的干擾,結果做出了一個讓我現在都一直很後悔的決定——省略了大部分的情節,直接跳過去了。
這個決定是本書犯下的最大錯誤,直接導致平均五千訂閱急劇下降到三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