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陳遠被他的情緒感染,不由自主靠了一些。
朱棣對著陳遠嘆道:“皇考披荊斬棘,開闢了大明江山,朕今日追殺阿魯臺到斡難河,覆滅韃靼,這份成績,朕可以向皇考交差了。”
陳遠張了張嘴,就在脫歡一臉疑惑的時候,朱棣將手中長矛指天,道:“無邊無際,那朕要了韃靼的領土,就必要還想要更遠的領土,可是天下之大,一個王者,如何能夠守得過來呢?他哪有那麼多良臣猛將來守呢?朕不要了,朕以後的子孫,能把江山多守百年,朕就很欣慰了。順寧王,你不必憂慮,朕以此茅為誓,不佔韃靼一寸領土,之後你自領蒙古汗位,韃靼交給你,你自己處理,大明與瓦剌兩國和平,只要不你們挑起事端,大明絕不出兵。”
“臣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軍的高呼響徹雲霄。
“阿魯臺,戰爭沒有贏家,你為了自己的私利,入侵大明,你看看,還剩下什麼?到處白骨,妻子失去丈夫,父母失去兒子,十室九空。你自己心懷暴戾,為何懷疑我們大明和平的誠意。我大明,不怕任何挑釁戰爭,但是,我們不願意主動挑起戰爭。脫歡安達,你一路也看到了,由於戰爭沒有人收屍,臭氣熏天。這樣的場景,大家還想再看到嗎?大家坐下來,好好商量,開放邊境,通商,互通有無,百姓安樂。弟兄們,不打仗了,大家說好不好!”
“好,駙馬說得對,不打仗了。”瓦剌兵紛紛高呼。
明朝這邊士卒打了半年,秋天已過,早就盼團圓。而且他們南方人早就不想待在這惡劣的北方了。
“不打仗了!”朱棣突然大聲喊。
“不打仗了。”群情洶湧。
“萬歲,萬萬歲!”
“萬萬歲!”
夕陽把朱棣的臉映的通紅,風吹起白髮,他是不可一世的帝王。
脫歡再無顧慮,走到奄奄一息的阿魯臺身邊,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
朱棣和脫歡在斡難河會盟半個月,主要是商討會盟事宜。商定東西邊境,瓦剌把西邊烏海等地劃給明國,韃靼一帶明國不佔任何地方,同時開放邊境,商人往來,不得為難。還有商定很多事宜。
對於朱棣來說,明長城早已修成,把烏海要過來,是那裡的好駐軍,進可攻,退可守長城。明國的疆域已經不小了,雖然韃靼已經滅掉,但是明國威脅依然存在,奴兒干都司以北還有女真族不大臣服,西北還有亦力把裡汗國(佔領今天大部分新疆),東南烏思藏布政使司蠢蠢欲動,就是今天的西藏。元朝以前是吐蕃,直到忽必烈派兵滅了吐蕃,西藏地區才正式成為中原的領土。洪武五年烏思藏內附,朱元璋於洪武六年置烏思藏衛,屬西安行都司;洪武七年改置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治所烏思藏。明朝政府採取“僧官制度”,封喇嘛教僧人為衛所的指揮使、同知、通判等官。
不過,畢竟風俗不一,歸附不久,時常想叛亂自立。
西南海上還有個別倭寇挑釁,大明的邊境,不能說是很太平。朱棣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兒子和孫子是收成之君,該收手了,該好好鞏固內政,發展百姓了。
對於脫歡來說,西邊失去點領土算不得什麼,本來瓦剌就太西邊,和明朝只有小點接壤,他的目標是草原,阿魯臺雖滅,韃靼各部也還存在,需要他去一個一個收拾,所以對於邊境也沒有意義,算起來,他佔了天大的便宜。
半個月來,陳遠屢次去找脫歡,脫歡心知肚明,知道妹夫想找自己的妹妹。妹妹巾幗,武藝不俗,是要隨軍來報仇的,不過被他軟禁了。自己辛辛苦苦設計謀留陳遠,被他搞得賠了妹妹又損失了領土,實在不能這麼便宜了他。
所以脫歡表面和陳遠稱兄道弟,只要提到圖婭,就支支吾吾,顧左右而其它。
陳遠很無奈,也只得作罷。
之後,朱棣開始退軍。剛剛撤軍,朱棣的病又犯了,所以撤退得極其慢。陳遠封鎖訊息,以防脫歡和韃靼其它部落趁勢偷襲。
大軍走了兩個月,直到年關,才行軍到了榆木川。
朱棣一病不起,不能再行軍,大軍就在此駐紮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