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的這個日子十分熱鬧,富貴人家踏春迎富,普通農戶挑菜種田,正是一年之計在於春。
可對於京城官員來說,永樂十九年的這個二月二卻很特殊,百官們磕磕絆絆,說說怨怨。從溫柔窩到冰冷窟,他們明裡不敢說,私下也要發幾句牢騷。
朱棣有錦衣衛耳目,自然一清二楚,不過也沒有再發作,因為陳遠對他說,到新地方,大家都還不適應,發發牢騷嘛,正常,不必在意。
他不知道,這看似平常的話,救了多少官員。
但對於百姓,卻異常興奮,現在是京城天子腳下了,他們自覺地位提高,生活有了盼頭,走在路上都哦昂首挺胸。
一大早,就撒灰引龍,燻蟲避蠍,焚香水畔,祭祀龍神。
皇城門外人頭湧湧,熱鬧非凡。剛好這一天又是個大晴天,春日融融,照在人身上,暖暖的,讓人倍感節日氣氛。
在奉天殿,忽魯謨斯、阿丹、祖法兒、剌撤、卜剌哇、木骨都束、古裡、柯枝、加異勒、錫蘭山、溜山、喃渤利、蘇門答剌、阿魯、滿剌加、甘巴里等十六國使者,正式帶上名馬、方物來朝貢,朱棣大喜,一一接見,並安撫。
至於陳遠,大冬天沒事做,老婆也不在。就讓廚房弄點早餐,早餐比較簡單,稀粥,鹹鴨蛋。
正慢悠悠的吃著,忽然官家梁福稟報,說是宮裡傳來訊息,叫陳遠到行宮見駕,陳遠在朝裡沒有常職,不用上朝的,聽了這話不知皇上喚他何意,連忙欲叫小太監進來問個清楚,梁福卻說傳旨內侍已然回去。
看樣子朱棣又有大決定了,陳遠不敢耽擱,匆匆吃完早餐,馬上盥洗淨面、穿衣著靴、革帶束腰、梳髮整冠,一切就緒後,便匆匆出了門,騎了駿馬直奔行宮。
陳遠趕到奉天殿前,只見殿門口站著兩個小太監,便道:“陳遠奉旨見駕,勞煩通稟!”
那小內侍見是陳遠到了,不敢怠慢,連忙低頭道:“大人請進去,陛下吩咐了,大人到來,無需通報,直接進去。”
陳遠忙一整衣冠,邁步進殿。
大殿上面,文武百官濟濟一堂,陳遠向皇上見了禮,便閃身站入班中。
這時他才發現,十六國使者一一朝見天子,有序進行。
然後,就聽見使者說請求朱棣派人護送他們回國,一定感激不盡。
這些不知道是朱棣暗自的操作還是他們的真心,總之,要求是提出來了。
奇怪,召見使者,傳我來做什麼?陳遠思索了半天,聽到這個,突然驚醒,是了,朱棣要下命令下西洋了。
由於順天已被定為國都,陸續遷到順天任職的官員越來越多,下西洋總要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