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朱高熾跪在地上,朱棣雙手叉腰,鬍鬚倒張,眼睛瞪圓。
“朕再問你一次,朕要鄭和下西洋,朕要徵蒙古,你到底同意不同意。”
朱高熾不知道哪來的勇氣,鼓起勇氣抬頭,毫不避讓:“父皇,兒臣身為太子,不求什麼,只求天下百姓能多吃上一口飯,連年征戰,修建新都,國庫早就空了,要下西洋,銀子哪裡來?征戰蒙古,錢糧哪裡來?父皇,兒臣懇請與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像漢朝文景皇帝那般,給百姓出路,給子孫後代留些餘財。否則,這個爛攤子,父皇就是給兒臣,兒臣也坐不穩,坐不來。”
“混賬,朕殺了你。”朱棣暴怒,差點背氣過去,操起身邊的青瓷,就要砸向太子。
王振和幾個小黃門趕緊把朱棣抱住。
這時,陳遠剛好奉詔進殿,被這一幕嚇一大跳。朱高熾搞什麼鬼,惹得朱棣這般生氣,這一瓶子照著腦門下去,不死也殘廢了啊。
他從鄭和府上出來,就遇到朱棣派的小黃門,宣他進宮。
“陛下息怒,有事好商量。”陳遠忙出聲阻止。
朱棣正在憤怒中,手被小黃門牽制住,腳還不停的踢朱高熾:“你個混賬,你不答應,朕還不能下西洋和徵蒙古了?朕這就廢了你,廢了你——”
朱高熾伏在地上,神態安詳,十分從容,彷彿做了必死之心。
王振:“殿下,奴才求您,別頂撞皇上了,給皇上認個錯吧。”
“父皇,只要兒臣當一天太子,就要盡到輔佐父皇的責任,父皇要兒臣去死,兒臣沒有半分猶豫,但是,兒臣要為天下人說一句話。打仗打仗,死的是他們的家人,是陛下的子民,錢哪裡來,只能收稅。多少百姓還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父皇,兒臣請求施行仁政。”
“逆子,老三說的對,咱們靖難起兵,馬背上得的天下,偏偏你滿口仁義道德,就好比一大堆的石頭裡,出來一坨棉花,好笑,想說朕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是昏君嗎,朕殺了你這個逆子——”
朱高熾其實心中也是頗為感慨,依著宗法,才立他為太子,可是……,從小三個兒子裡邊,他是讀書最刻苦、做事最謹慎的,因為身體原因,他練不了騎射,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對父母的孝、對兄弟的親,他都是發自本心,可是父親偏偏就是看不上他。
二弟和三弟,不管如何淘氣、如何惹事生非,就算受了父親一頓責罵,父親對他們依舊喜歡如故。可他這個大兒子,從小到大,就沒做過一件出格的事情叫父親生氣,可父親卻總為了些小事便訓斥他,一看到他臉色便不善,他又如何不難過?
然而為人子的,生身之父不管怎樣,他都只能默默承受。今天,作為一個太子,也許馬上就要成為廢太子,也要履行最後的職責,為百姓爭一爭,父皇好大喜功,百姓,不能再這麼折騰下去了。
看朱棣的表情,陳遠知道是勸不住了,看太子,也是硬著脖子,他不由吼道:“太子殿下,小杖受大杖走,你還不走,要陷陛下於不義嗎?”
朱高熾猛然一驚,這才醒悟過來,陳遠提醒得對,小杖受大杖走,這是孝順父母的一種。父母生氣,小的責罰就忍受了,但朱棣現在暴怒,搞不好把自己殺了,自己一死無所謂,但父皇從此就背上了殺子的不義罪名,受萬代唾沫。他慌慌張張起身,可身體肥胖,跪久了,腿麻了,站不起來,急得滿頭大汗。
陳遠連忙示意一旁的小黃門,趕緊把太子攙扶了出去。
朱棣看不到了逆子,只有咒罵。陳遠去小心接過青瓷,小心放在地上。王振和其他小黃門才敢放開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