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一聽就不願意了,暗地罵道:“靖難的時候,在浦子口,老爺子被建文擊敗,陷入危險,他摸著我背說,讓我好好幹,說大哥身體差,封我當太子,我重傷十多處,浴血衝殺,終於打敗建文,可是,轉眼他就不認賬了,這還不算,我有什麼罪,還要被趕到萬里之外。”
他死乞白賴,不肯前往藩國,不是裝病,就是說東西還沒準備好,一會又說母親病了要盡孝,一會又說舅舅徐輝祖家遭逢大難,不忍離開。
後來,朱高煦索取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常以唐太宗自比。不久,朱高煦又請求增加兩護衛,行事更加放縱。他自負勇武,又常跟隨朱棣左右,便多次挑撥是非,陷害太子,致使大名鼎鼎的解縉冤死、黃淮入獄。
永樂十三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但仍不願前往,怏怏不樂說:“青州貧瘠,我去那裡喝西北風嗎?我一個親王,到小小的青州”。
朱棣大怒,這也不去,那也不去,而且朝臣們都在諫言,提防內亂。漢王一直不就藩,陛下百年之後,怎麼處置漢王,兄弟鬩牆,該當如何。
這話說得難聽,朱棣卻聽了進去,他就是沾著親族的血上位,最害怕自己的兒子也倒戈相向,互相殘殺,於是下詔催漢王就藩。
朱高煦還是不肯動身,並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三千人。兵馬指揮徐野驢催漢王就藩的時候,被漢王一劍擊殺,朝野震驚,同時,他府裡的用車馬器物,都是御用,超過了親衛規格。
朱棣接到訊息,怒不可遏,把朱高煦當面罵了個狗血淋頭,剝奪冠服,囚禁在西華門內,準備將他廢為庶人。
最後太子朱高熾念及兄弟之情,在朱棣面前極力請求。
朱棣最後還是沒有狠下心,只是削去朱高煦的兩護衛,將他的親信誅殺,讓他收斂。
朱高熾為什麼要求情,如果殺了二弟,不就永無後患了嗎?其實,一是朱高熾確實念及兄弟情分,二是朱高熾看得太明白,父皇不過是做給朝臣看的,二弟的違法事情數十樁,哪一條都是死罪,不處罰,怎麼給朝臣交代。不過他也很清楚,父皇根本就捨不得處罰二弟,你看最後,處罰多麼輕飄飄。
永樂十五年三月,成祖將朱高煦徙封到樂安州,並命他即日起程。這次,朱棣下了死命令,朱高煦再也不能反抗了,不過,他到了樂安,心懷怨念,更加著急地策劃謀反。
漢王狂妄自大,他的女兒朱芸熙小小年紀,卻是女中巾幗。想起她病體纏身,激勵三軍,大勝黎利,就像那最懸崖邊上的梅花,就算最後跌落萬丈深谷,也要開出最絢爛的花朵。
想起她生死未卜,陳遠心中唏噓。正猶豫間,卻又見到那張恬靜淡然的臉。
昏暗的燈光中,站立著一個身著白裙、淡雅如仙的少女。眉如遠山,目如春水,臉上帶著淡淡的暈紅,正靜靜打量著他。微笑間,如百花含露、嬌豔欲滴。
雖然他們相距三丈,中間許多人來來往往,觸碰到她的目光,陳遠能感受到那份熾烈。
千里相救,他的成功,怎能缺乏她的幫助。
兩人微微一笑,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