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逍遙峰上之人,不在乎外界流言蜚語,不也是一種不耽於外物嗎?
有人追求靈魂的自由和奔放,也有人流於世俗的規矩和教條,說不上對與錯,只是一種選擇而已。
倪敏頓了頓,又耐心告訴了紀雪修仙界的常識,和一些宗門裡的注意事項,這才告辭離開。
一個清早的交談,紀雪就獲取了在靈船上掌舵人不會透露的資訊。她莞爾一笑,看著自己依然敞開的院門,收下了來自新鄰居的好意。
是的,自打倪敏進門後第二句起,紀雪就知道這位師姐哪裡是來吃點心的?分明就是特意過來提點她的。
倪敏能這麼用心提點她,總歸逃不過兩個原因。一是這就是太一宗弟子之間正常的交往方式,二就是紀雪不知哪裡合了倪敏的眼緣了。
當然紀雪更傾向於兩者兼有。忽然間,紀雪就對太一宗產生了一絲歸屬感,微弱卻不可忽視。她沒有再往下多想,佩戴好自己的身份牌,就朝倪敏口中坐落於主峰的任務堂進發。
身份牌是純正的白玉色,正面刻了太一宗的宗徽,反面則是用墨色刻了紀雪的名字。它的作用相當於現代學校的校園卡,不過比校園卡更加不可或缺。
除了記錄身份資訊和貢獻點外,玉牌中還有個十立方大小的空間。裡面是存放了一些基礎物品:一枚燒錄了宗規的玉簡,六十枚下品靈石,兩套築基期弟子服(校服既視感),以及從引氣入體到金丹期的一部功法。
至於為什麼只有引氣入體到金丹的功法,大概是太一宗的一種手段吧。只有進階到下一階段才能去各峰勤務處領下一階的功法,也方便勤務處的師兄師姐們統計太一宗弟子們的修為。
其實正常情況應該是從築基到金丹的功法,不過紀雪他們因為濯塵雨直接跳過了前面的步驟,但大部分沒有其他機緣的人還是需要前期的功法將體內混亂四散的靈氣化為己用。
另有機緣的弟子也需要去勤務處彙報修為,因為修為高低不同的弟子每個月領到的弟子俸是不同的。
比如靈石方面,還沒有引氣入體成功的,一個月只能領一枚下品靈石。大多數這個階段的人只能領到一枚下品靈石,因為一個月左右差不多就已經引氣成功了。但最長紀錄有一個領過六枚的,那人花了大約半年時間才引氣入體成功。
然後是練氣初期的修士,每個月五枚下品靈石,練氣中期十枚,練氣後期十五枚;築基直接翻倍,築基初期三十枚,築基中期四十枚,築基後期六十枚。
除了靈石外,還有丹藥等其他俸祿。加入各技峰的弟子,每個月還能領到一些原料,比如煉器常備的基礎礦物,煉丹的常用藥草,陣法的空白陣石、空白陣盤、各屬性陣旗,畫符的符紙、硃砂等等。
當然不排除有財大氣粗的弟子看不上這點月俸。他們不主動登記也沒什麼,除非有隱匿修為的法器,否則就是不登記,半年一次由各峰長老坐鎮的各峰每位在宗弟子必須參加的峰內比試,也會展露弟子們的真實修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