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高原耐寒、耐旱作物由於吐蕃疆域廣闊各地地理、氣候環境差異較大不同地區種植各不相同不同顏色的種了生長週期長短大致分為四類週期大約從六個月到十個月都有。
若想進一步摸清青稞的生長習性則需要在劍南地區進行長時間的蹲點研究即便是能夠出現雜交新種也不能保證可以在吐蕃全境成活就算成活氣候地理條件限制下產量也有較大差異。而吐蕃民眾對手裡的青稞種異常謹慎是大神的恩典當地稱為‘聖麥’什麼地方種什麼品種流傳以久不是官方想換就能換的吐蕃政府還達不到那麼高的集權度。
看來蘭陵的構思不錯在創意上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但嚴重脫離大環境可行性為零。
“這就對了。”蘭陵沒有沮喪將我轉達的青稞習性認真的記錄下來“至少知道錯在哪了。來看看這份邸報”擺手笑了起來“我給你念吧。”
吐蕃國民大致分為三類靠遊牧為生的佔了四成有固定棲息的務農為生的大致五成強一點還有接近一成*人裡充斥著工匠、商旅和少量的學者(巫醫、僧侶都劃歸學者範圍在當地地位顯赫某些地區甚至凌駕於部族腦之上)。
而蘭陵的這份邸報中的一部分就是出自吐蕃南部一個靠務農生存大部族的一位神職人員之手減產和對外戰爭讓這個部族產生了空前的生存危機由於領地毗鄰劍南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向長期有生意往來的內府商隊求救願意高價採購一些糧食來彌補產量上的虧損。
“這只是個例子。象這樣的信箋已經收了不下十封都是願意高價糧的。”蘭陵生怕遺漏什麼又將邸報瀏覽一遍“與劍南毗鄰的吐蕃人絕大多數務農為主和我朝生意上的往來也相對頻繁。”
“語言和生活習性呢?”蘭陵的意思很清楚了這是個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我的意思是他們同吐蕃內地的人比是不是生活習慣更像我們?”
蘭陵望了我一眼默契的笑容綻放開來“和你家倆婆娘相比我是不是更適合當你夫人?”
“去!”朝蘭陵鼻子捏了一把“說正事你少打岔。”
“急什麼?”蘭陵俯身過來在我肋子上輕輕戳幾下“是不是戳到痛處了?”
“沒完了還?”給蘭陵手開啟“我現在處於青春期再靠過來休怪我對人不對事。”給她挪開。“先說事說完要還有時間咱在乾點別的也行。”
蘭陵掩嘴偷笑“你來說青稞的事已經說完了啊。至於別的”指了指桌上的邸報“一式兩份也不光你我間探討。同樣的話題在興慶宮裡也有議論。既然這樣我們偷次懶不成麼?”
看來皇上也不消停蘭陵這話讓我興趣大增不知道李治和武mm是個什麼研討模式要是與我倆一樣的方法……“或者他們也在偷懶?”
“不想說話”蘭陵卡在我身上不滿地咬了口“有味。”
“啥味?”
“汗鹹的……”調整了下呼吸節奏“喘……說不了話別偷懶……”
最近過得有點荒唐可能和飲食有關係說不定唐朝的西瓜比較滋補一點反正精力比以前充沛不少就和近期連綿不絕的雨水一樣。
經過不斷的修繕改造王家莊子對雨水的抵抗力不斷提高石灰沙土夯填的地基更加牢靠至少三兩天的中雨已經不在出現大面積塌方。冒雨巡視一圈除過新莊子有三兩戶出了點差池需要稍微疏散一下外沒什麼大事。
脫了蓑衣來碗熱茶驅驅潮氣正準備喚二女過來捏腰捶腿舒坦一下穎急死忙活地衝了進來“別膩著那邊送人來了。”
“送……人?”沒聽明白趴炕上愣了一陣“啥人?”
“勞力送勞力來了。”穎一把將騎在我腿上的二女撥拉到一邊“前不送晚不送偏偏雨天過來都雨裡站著呢。”
“胡來!”一骨碌從炕上爬起來。這崔家搞什麼搞不是說還得多把月過來王家是掐了準點預備現在連宿舍都沒竣工讓我給哪安置?“多少人?”
“說是頭一批三百二十人。”穎蹲下來朝我腳上套鞋“二女趕緊去先幫老錢把人點齊我和夫君隨後就來。”
“點啥點”一把給二女拉住“你倆不許去!這麼多人保不住有帶病的找死啊?給老錢也叫回來。”
“這怎麼辦?”穎聽我這麼一說也慌了神扔了鞋站起來朝外面張望喊了個小丫鬟去找管家傳話。“這雨眼看還大這不行那不行幾百人站雨地裡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