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然想好了。
這屋子留給她了,裡免的東西我一樣也不帶走,家有五畝三分地,那一畝三分地也留給她。
剩下那四畝良田就地賣了,三兩銀子一畝,一共十二兩銀子一口價,誰出錢就賣給誰!”
這話一出,眾人譁然。
不過大多是為了那四畝良田譁然,農人對地價什麼的最是敏感。
豐年他們想著如何攢錢多買一畝地,饑年他們想著如何將家裡的地在地價還行的時候賣掉一些度過危機。
不久之前就有不少農人賣了家裡的一畝或者幾畝地來週轉行情,比如木老二家。
所以他們很清楚最近地價如何,要三兩銀子買到良田是很賺的,良田的價格現在怎麼說也在三畝五百錢一畝。
那些財主商人或許不在意那幾百錢一二兩銀子的差價,但是他們這些農人是再在乎不過的了。
當時就有很多人心動,但也僅是心動了,他們拿不出這麼多兩銀子。
村長倒不至於被這幾畝地吸引,他心裡有些欣慰,想著木老三總算做了回人事。
把這屋子和一畝三分地留給劉氏,也夠劉氏一個女人生活下去了。
甚至,這比預想的還要好些,能挽回不少和離造成的壞的影響。
因為安分的人走不到和離或是休妻這一步,真走到這一步的,大都是雙方或者至少其中一方本身就存在什麼問題,能豁出不要臉去和離的,哪裡還肯好好談談好聚好散?
簡直恨不得直接把人踢走,有的連原本的那份財產都拿不走,哪裡還會有什麼補償?
至於說,加上木小姑一家三個的事情,那自然該木家人操心,總不能小姑子還靠和離了的嫂子養著吧?
當然,這個木家人是指木老三家這一支。
若是這事就這麼解決,其實算是不錯的結果了,鄉親們的反響看起來也是不錯的。
誰知,這時候木老三又開口了,
“三個孩子我一個不要,也都留給劉氏。”
“什麼?!”
這話出自村長之口,也出自在場的其他諸多人之口,他們的表情都是一致的不可置信。
和離就夠駭人聽聞的了,竟然連孩子都不要了!
這、這是真的瘋了吧!
木老三喝酒把腦子喝壞了?!
眾人震驚之餘,竟又覺得有幾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