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穿成農女後我鹹魚了> 230危機解決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230危機解決了? (2 / 3)

這法子他當然也早就想到了,但是也早就被他否定了。

紅薯的產量相較其他糧食算是很大了,但是要解決要下的危機,卻還不夠。

理論上講,若是臨渭全部種植紅薯,半年後,留夠自己人吃的,剩下的那些拿去供養圍在臨渭郡周邊的災民,再撐個三兩個月問題不大。

但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考慮,時間。

紅薯成熟一季從現在起需要六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溫二說的那半年時間。

但外面的災民等不了這六個月的時間了,臨渭郡也等不了這六個月的時間了。

從今年一月份開始下暴雨,到六月份,這暴雨綿延五個多月的時間,暴雨引發其他的災害,再加上風寒疫病等的影響,以及朝廷賑災行動的錯誤、遲滯,導致大規模的災民出現。

而災民所到之處,又變成了新的災區,產生了更多的災民,如此迴圈往復……

若只是災荒倒還罷了,但這件事一開始就透著蹊蹺。

發展到現在,出現叛軍直指京都,完全是赤裸裸地表明,在這災難背後另有推手。

想活命是人的天性,災民不會願意餓死在有糧食的臨渭郡周圍,等他們徹底走投無路之後,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進入臨渭。

就像當初他們進入泉陽那樣,他們會把臨渭變成下一個泉陽,然後把整個齊國拖垮。

如果背後再有人別有用心地引導一番,這個過程只會來的更早更快。

如果臨渭郡被災民佔滿,那麼正常的種地生產必然也會受到影響,到時候別說種糧供給災民了,保住自己都是問題。

問題就在這裡,如何保證在糧食成熟之前,守住臨渭郡。

不斷施粥,保證外面的部分災民有活路,讓他們不那麼容易大範圍的被煽動,是一個法子。

但這法子需要現在就有大量的糧食做支撐。

那會是相當大的一個數目。

這些糧食從哪裡來?

朝廷?官府?民間?

溫家還有糧食,但如果繼續投入大量的糧食穩住災民,那麼臨渭郡內部的情況必然無法兼顧,可能就會出現沒有從外面被災民攻破,反而內部出現災民這種情況。

除非,能有別的法子減少臨渭郡外面的災民數量。

要是災民數量在可接受可控制的範圍內,一切就沒那麼危急了。

林如信想的入神,一時忘卻了眼下的局面,直到溫二再次開口。

“近日我新得了一種番薯,不僅滋味好,且產量還是尋常番薯的兩倍之多!

只消這些紅薯大量的種下去,等到成熟的時候,糧食問題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